适合在东北种植的草本植物

东北中药材产业发展迎来市场机遇期。

随着国际市场中药材价格的上涨,东北中药材逐渐受到国际药商的关注,产业发展迎来市场机遇期。

东北地区有中草药1000余种,其中植物818种,动物30余种,矿物4种及其他,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张广才岭地区。目前,东北地区已形成以黄芪、刺五加、丹参、满山红、熊胆粉、苦参为主要原料的抗炎、抗毒、抗衰老系列产品。

东北地区从事医学研究的单位也明显增多。以黑龙江为例,目前全省有34家* * *所。自1995以来,黑龙江省已向国家申报临床新药221个,其中中药44个。黑龙江省申报生产的148种新药中,已有72种中药获得国家批准生产,新药年增长率为33.1%。可以看出,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东北部分省份的重要支柱产业,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

首先,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逐步完善。近年来,各地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中药材发展的政策,涌现出一批国内知名的医药企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中药材发展的认识。一批农民也通过种植药材致富,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未来,随着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实施,将为中药材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其次,中药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优化升级,实现与国际接轨。同时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产品,如哈药集团的颜地、葡萄糖酸钙、双黄连系列产品,产值分别为6.7亿元、6亿元、654.38+0.8亿元,市场占有率极高。

三是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开发了一批新产品,为产业发展增添了后劲。今年,仅哈尔滨就获得了20多个国家新药证书,新药研发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东北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东北中药材产业发展调查分析(二)

一些从事中药产业发展的业内人士指出,东北中药材产业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存在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基地脱离龙头企业的局面,实现药材种植和医药产业生产的一体化经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目前,在与优势医药企业产业化联系不紧密的情况下,各地区、各林业局争相投资开辟药材种植区,造成医药原料销售的竞争。由于龙头药企与药材种植基地不衔接,为药材批发商等中间环节提供了丰厚的利润空间,既增加了药企的生产成本,又降低了原料的档次。

据统计,国内很多药品集散地的商贩聚集在哈尔滨,购买黑龙江省的正品药品,甚至与药农签订种植收购合同。仅在尚志市渭河,就有十几个商贩长期收购药品,双方经常因为降价或不履行合同发生纠纷,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仅这一个案例,哈尔滨的医药产品利润每年就被药品中间商拿走上亿元。另一方面,哈尔滨的中药生产厂家每年都要从外地购买大量的原料。从药品生产企业采购的中药原料主要品种来看,60%以上来自外省,但这些品种在黑龙江省资源丰富,这是极不正常的。

第二,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目前,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林地和“五荒”土地非常适合五味子、刺五加、林蛙等产品的种植和养殖,但大部分地区至今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

三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发展潜力弱。近年来,东北一些大型医药企业通过产品经营和资本运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过去的投资体制、目前的经营管理机制和企业的深层次矛盾,其产品科技含量低,只能依靠高投入、高强度的广告来刺激产品的市场需求,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药材“拳头”产品。多年来,与西医相比,东北地区的中药品种和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药产业没有得到均衡发展。因此,调整医药产业结构,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利润,优化产业运行质量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