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过多可能是一种疾病。几个食疗偏方,帮你补虚止汗。
不同情况下出汗
第一,白天出汗过多
症状:无论冬夏,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时经常出汗。中医认为是气虚、身体虚弱、声音低沉、食欲不振、容易感冒等表现。
可以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在你的饮食中,你也可以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充身体和缓解气虚。
第二,晚上出汗
症状:睡觉出汗,醒来出汗,中医称之为“盗汗”。中医认为是阴虚的表现,常表现为手脚发热、心烦意乱、面红发热、口干咽燥。
饮食上可以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以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水中饮用。
第三,手脚出汗
症状:
手足多汗伴有手足心热、口干咽燥等。,多因阴虚热盛;
如果手足多汗伴有腹胀疼痛,大便不通,多为热证,大便积于肠内;
如果你的手、脚和心脏出汗,并伴有口干、牙龈肿胀等。,多为胃热,可以吃清胃热的中药。
四、心、胸多汗症
症状:常伴有精神疲劳、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两虚,多见于部分脑力劳动者。
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可以缓解压力,调节身心。
三种常见的多汗症
中医认为自汗盗汗属于虚汗。
自汗
不要因为天气闷热,服用止汗剂等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多由肺气虚弱、卫阳虚弱、津液外漏所致,常伴有疲乏、乏力、气短、畏寒等阳虚症状。多见于佝偻病患儿和甲亢患者。
身体虚弱引起的异常出汗
由于体质虚弱,可单独发生,也可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发生。多见于儿童,有的孩子入睡后出汗,或者身体冰凉。成年人也会出汗。有些体质较弱的人,在安静条件下或无缘无故会全身或部分出汗,甚至大汗淋漓,这也是“大汗淋漓”。
盗汗
表现为入睡后异常出汗,醒后停止出汗。盗汗严重的患者常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骨红、头晕、消瘦、乏力、尿色暗、尿量少、大便干燥等症状。
可汗是这样吃的。
1,取10g山药材、6g百合、6g莲子和适量大米,煮粥食用。
2.取山药15克,板栗20克,大枣5克,瘦猪肉50克。炖汤入味后喝汤吃栗子大枣猪肉。15天每天一次。
3.取小麦12克,莲子6克,大红枣6克,龙眼肉6克,甘草3克,水煎。喝汤,吃枣,吃龙眼肉。
百合粥
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糖少许。
做法:百合洗净,和米饭一起煮。等熟了,加入白糖,煮10分钟,就可以吃了,可以吃了。
功效:该食品具有润肺止汗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多汗者。
胡萝卜山楂汁
材料:鲜山楂1-2,胡萝卜半个。
做法:山楂洗净,各切四瓣;将半根胡萝卜洗净,切碎。然后,将山楂和切碎的胡萝卜放入炖锅中,加水煮沸,然后用小火煮15分钟,然后用纱布过滤取汁。
功效:山楂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果胶、维生素和矿物质。夏天多吃酸性食物可以止汗、止泻、祛湿,山楂汁配胡萝卜可以健胃、消食、生津。
孩子出汗一般在睡眠初期最常见,父母可以在孩子入睡后适当减去被子。发现自己出汗多的时候,可以用柔软的毛巾擦干头发、脸上、身上的汗水,帮助孩子翻身,防止他身下出汗。关上窗户,防止对流风直接吹在孩子身上时,孩子着凉。出汗过多可能是一种疾病。几个食疗偏方,帮你补虚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