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飞散的作用是什么?

华佗在医学上最大的成就是麻风散的发明,它大大减轻了病人在手术中的痛苦。早在汉代以前,就发现了一些具有麻醉性质的药物,但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华佗总结前人经验,反复研究这些药物的成分和性质,多次尝试,终于发明了一种中药麻醉剂,取名麻沸散。这种药用酒送服可以达到全身麻醉的目的。此后华佗的大部分外科手术都用麻沸散,效果极佳。

一天,几个壮汉抬着一个人匆匆去看华佗。病人双手放在肚子上,额头冰凉,大喊:“疼,疼!””华佗急忙诊脉,很快就找到了病因。华佗想给他保守治疗,给他打了几针,让他马上吞下几粒小药丸。几分钟后,病人的喊叫声消失了。

但没过多久,病人就大喊“好痛!”他的妻子陪着他,吓得大哭起来。华佗知道保守治疗没用,必须要做手术。他一字一句地对病人的妻子说:“你丈夫有阑尾疾病,必须剖开他的胃,切掉病肠,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痛苦。”

病人妻子听说要切肠胃,连连摇头说不行,问有没有别的办法。因为当时人们认为“身皮之损,父母不敢损,孝也始。”华佗耐心地对她说:“现在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只好做手术了。否则,病人很快就会痛苦而死。我以前做过这种手术。只要我给他一碗麻沸散,他就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也不会有生命危险。你放心。”

看到这种情况,病人的妻子不得不同意手术。华佗给病人服麻沸散后不久,药物开始起作用,病人睡着了。华佗不慌不忙地用煮沸消毒的刀切开病人的腹部,然后切除溃烂的阑尾,吸出腹部的脓血,再用事先准备好的药水冲洗患处。最后缝合切口,涂上药膏。

一切都如华佗预料的那样顺利。几个小时后,患者逐渐清醒,疼痛明显减轻。四五天后,病人胃部的切口开始愈合。一个月后,患者完全康复,行动自如。

虽然阑尾切除术在今天只是一个小小的外科手术,但在1800年前却是史无前例,难以想象的。华佗发明麻沸散并应用于外科,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自古以来,医生都是以把脉治病,很少有人关心如何防病。华佗创造性地提出了健身的预防思想,这是前无古人的。

华佗通过长期实践,结合患者患病原因,专门创造了一套医疗体操,叫做“五禽戏”。它模仿老虎前肢的拍动;鹿的脖子伸长了;猿用脚趾垂直跳跃;熊站了起来;鸟儿展翅飞翔,等等。把这五个动作连在一起,全身各个关节和部位都能得到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强身健体。他对弟子乌普说:“人体要经常运动,这样有助于消化,使血管畅通,人体就不容易生病。这和流水不腐,家人不死是一个道理。当然,劳动要适度,太累会让人生病。”后来,乌普和华佗的另一位弟子长期坚持练习吴沁戏。80岁以后,他们依然耳聪目明,牙关紧咬。

据说曹操得了头风病(今称三叉神经痛),经常发作,就把华佗叫到许昌去治疗。但是这种病无法根除,只能在当时治好,所以曹操不想让他去。但华佗的理想是为天下治病,并不想单独侍奉曹操。后来他找了个借口,谎称妻子生病要回老家。回国后,华佗再也不想去许昌和曹操。曹操几次叫他未果,一怒之下杀了他。

一代名医就这样消失了,给中医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但是,华佗留给后人的宝贵医学财富和精神财富将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