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的程序包括
中药调剂的一般程序
中药调剂的一般流程分为处方审核、定价、制剂、审核、包装、调剂六个程序。细目如下。
1.考官是指对医生为患者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的药学考官。合格的处方经检查者签字后可支付给鉴定人进行定价和收费。对于那些有疑问或不合格的处方,要立即联系开药者,询问原因并协商处理,决不能只是主观臆断或随意处理。
审计侧重于以下项目:
①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处方日期、医生签名是否明确,公费者需查看公费证明及编号。
②药品名称书写是否清晰准确,剂量是否超过正常量,特别是儿童、老人、体弱者。
③毒性和麻醉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处方中是否存在“十八般矛盾”、“十九怕”、“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药物。
④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是否有“注脚”和“同方”(指处方中2-3味中心药的组合,多数疗效基本相同,如冬指天冬、麦冬,或常用配伍是否明确,如白质指知母、黄柏)。
⑤处方中的药品在发药室是否准备充分。
2.定价一定要准确快速,才能缩短患者吃药的时间。
3.调配是指调剂人员根据现有检查人员签字并付费的医生处方准确调配药品的操作。配制时,按处方药物顺序逐一称量;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煎、包煎等煎药,应单独包装,并注明处理方法;配制中成药处方的,应当按照处方规定的名称、规格、剂量配制;
调配人员一定要集中精力,小心谨慎,决不能吃错药,称错剂量;药方要一张一张地开,以免混淆;急诊处方应优先考虑;保持配方室的工作台、称重仪器和器具整洁干净。总之,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保证配方的质量。调配完成后,自检后签字盖章,交审核人审核。
4.审核、包装、调剂为了保证患者有效、安全地使用药品,防止调剂中的错漏,有经验的中药师会在配方自查的基础上,对调配好的药品进行全面、细致的核对,重点检查调配的药品和剂量是否与处方相符;
需要特殊处理的药品是否按要求进行了特殊处理;配制的药品是否存在虫蛀、发霉等质量问题;毒性药物、配伍禁忌药物、贵重精细药物使用是否得当;调度员是否签字等。审核无误后,审核人签字盖章,即可将药品装袋发放。
包装好的药袋上写着病人的全名。中成药也必须注明用法用量。
发药是发药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配药时应与患者核对药物名称,然后耐心向患者解释煎药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充分了解,保证药物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