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气郁结
问题描述:
腹胀,应该是胃里有浊气,怎么办?
会不会是胃炎?
分析:
脾胃气滞型胃炎
张某某,男,38岁。就诊日期:1997 10.28。肚子胀了半年。平时无聊,打嗝,容易烦躁,睡眠不好,多梦,无精打采,记忆力差,肝区疼痛,不心慌,没有胸闷,半年来瘦了5kg,1周开始出现便秘。脉象平稳,舌质淡暗,边缘有齿痕,苔薄白。体检:腹部平软,上腹部压痛,叩诊打鼓,肝脾不好。三年前,胃镜检查确诊胃息肉。诊断:不排除慢性胃炎、胃息肉、肝炎。辨证:中焦气滞,心脾两虚。治疗原则:理气和胃,养心健脾。处方:补中益气汤: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升麻6g、柴胡6g、丹参15g、陈皮6g、甘草6g、枳壳10g、香附10g、厚朴65438。每日1剂量,水煎。服用15天后,症状缓解。
按:胃胀表现为脾胃气滞,呃逆、烦躁也是气滞所致。按照正常的方法,要用气滞来治。但石老师认为,患者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大便稀稀、舌象等表现,说明有脾虚倾向。故采用理气益气法,选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香附、厚朴等药。该方实际上由补中益气汤、支竹汤、厚朴温中汤组成。后两者都是滋补强壮剂。
胃胃湿热胃炎
王某某,女,55岁。就诊日期:1998年5月14日。胃胀不适2个多月,胃有灼热感,口干,喜冷饮,但水不多,食欲正常,乏力不明显,爱生气,生气时上述症状加重,大便正常。脉象深细,舌红,苔白腻淡黄。诊断:慢性胃炎。辨证:脾胃湿热。治疗原则:调和脾胃之气。处方:柴平汤枳壳、黄连:苍术10g、厚朴10g、陈皮6g、甘草6g、黄连6g、炒枳壳10g、柴胡10g、黄芩10g。每日1剂量,水煎。服药15天后,症状大大减轻。
按:患者中焦不畅,所以胃腔充盈;气滞湿停,郁化为热,故胃灼热,口干喜冷饮;湿浊不改,饮水不多,舌苔微腻。柴平汤由小柴胡汤和魏萍粉组成。抛魏萍散祛湿和胃治其根,使黄连一味。除了有燥湿的作用外,还有解酒苦味的功效。配苍术、厚朴,可解郁。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和黄芩具有清热和中的功效,可以控制胃部的灼热。一般来说,胃灼热患者常有胆汁反流,柴平汤具有控制胆汁反流的作用,可能与患者疗效的满意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