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科学学院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系
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系现包括水产种质资源实验室和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教研室。
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实验室由李思发教授创建,是我国最早的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实验室。主要从事水产动物种质资源和种苗工程研究,即借助形态学、养殖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在种群、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我国水产动物的种质特性,建立水产动物种质的鉴定标准和技术方法,在种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种质创新和保护。20世纪80年代,研究室牵头开展了“长江、珠江、黑龙江鲢、鳙鱼、草鱼种质资源研究”,开创了我国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先河。此后,种质资源的研究对象也从“四大家鱼”扩展到了中华鳖、鳊鱼、罗非鱼、彩鲤、河蟹、青虾、三角帆蚌、缢蛏等。在种质创新方面,培育了团头鲂“浦江1”、“新吉福”罗非鱼、“乐康贻贝”等新品种。同时,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室还在规划我国水产种苗工程和水产原种体系建设,积极服务于我国水产原种场的规划、建设和种质检验。
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教研室的前身是文革前动物生理生化教研室下设的组织胚胎教研室。当时教研组师资力量雄厚,有、郑德冲、蔡维元、楼运东、张、张克俭、蒋等。目前,我院教研室主要承担我院生物技术本科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从事水生生物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的科研工作。本科教学包括组织胚胎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水生动物育种等。
自1980以来,该部门先后主持了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市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并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广泛的国际联系。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专著14部,专利9项,制定国家标准2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三等奖1项,其他省市自治区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