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正确服用中药汤剂
据北京中医医院专科主任李健介绍,一般来说,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是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这个时间是最好的。
但是不同的药性讲究服药的时机不同。一般来说,治疗虚损和胃肠疾病的人,饭前30~60分钟服药;对于心、肺等一般疾病的治疗,通常以15~饭后服用为好,避免药物对胃的* * *作用,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如有助消化或对胃有* * *者,宜饭后服用;以及补药、泻药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类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早晨和白天服用,避免睡前和夜间服用);杀虫剂也要早上空腹服用,睡前服用镇静剂。
另外,“趁热喝”是大多数人喝中药时的习惯。李健说,事实上,喝中药并不一定要“热”。
传统上认为药要“温”服,即药汤煮沸后应立即滤出,待室温冷却至30℃~37℃时再饮用。丸、散等中成药也要温水服用;能解表散寒的中药要“趁热服用”,服用后可以吃些热粥、热水,以助药力。止呕、解毒、清热的药物宜“寒”服,以免引起* * *。一般遵循“冷者热,热者冷”的原则。
喝汤药有温度要求。煮沸的汤和药物一般应冷却至既不太热也不太冷。但服用某些中药时,对温度有特殊要求,有的需要趁热服用,有的则需要完全凉透后服用。
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伤风症状,如发热、头痛、受风、全身关节酸痛、不出汗等,应在煮沸后5分钟脱下,趁热服用,以帮助患者发汗,缓解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四肢疼痛等症状。中医热敷还可以使疹毒彻底,适用于刚开始出麻疹的患者,可以帮助疹毒随汗液排出体外,缓解病情。热服中药也有助于消肿,适合水肿患者。
清热解毒、通便润肠的汤需要凉服。比如支气管炎、胆囊炎引起的发热患者,或者经常出现口干、唇裂、便秘、尿赤黄等发热症状。,中药的寒服可以通过寒凉释放热量,使邪热外泄,缓解疼痛。这种中药要熬很长时间。
汤药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