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花长白虫

韭菜迟眼蕈蚊属双翅目,拨蝇科。又名韭蛆。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韭菜上的重要害虫。除了韭菜,还危害葱、蒜、花、中药材。幼虫生活在土壤表面,聚集在地上韭菜的球茎和嫩茎中进食。初孵幼虫首先危害叶鞘基部和鳞茎上端;春秋两季主要危害幼茎,导致根腐。患病韭菜的地上部分长得又细又弱,叶子枯萎下垂,最后韭菜叶子枯萎死亡。夏季气温高时,幼虫下移,危害韭菜鳞茎,导致整个鳞茎腐烂。严重的话会整棵韭菜死掉。

第一,形态学识别

1.成虫为小蚊子,体长2.0-4.5毫米,翅展5毫米,深褐色。雄虫略瘦,腹面暗灰黄色。头小,复眼相连,丝状触角,***16节。前翅有1条径向脉,前缘脉和次前缘脉较粗,足细长,基关节长度小于腿关节的1/2,被微毛,胫骨关节内端有2棘。雄虫腹部细长,末端有一对钳子。向内弯曲成夹子形状。雌虫腹部厚实,有一对分叉的尾巴。

2.椭圆形,长0.24毫米,宽0.17毫米,乳白色。

3.幼虫体细长,6-9毫米,头黑而有光泽,体白色,胸腹部表面光滑,无足。

4.蛹为裸蛹,体长7-8毫米,初黄白色,后黄棕色,三对足与翅芽平齐。

二、发生规律

在天津、北京、河北,每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韭菜鳞茎内部或根际周围3-4厘米深的土壤中越冬。保护区内没有越冬现象,可以继续繁殖。次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成为成虫,是全年防治成虫的关键时期。第一代幼虫为4月下旬至5月;第二代是6月;第三代是7月;第四代从6月10至次年4月羽化为成虫。

成虫善于飞行,扩散距离可达100米左右。它们害怕强光,经常成群聚集。大多在9-11交配,下午4点后聚集在韭菜地里的土缝里。交配后不久,它们在韭菜周围的土缝中或土块下产卵,多数是成堆产卵。每只雌性产卵100-300粒。刚孵出的幼虫先水平蔓延,先破坏韭菜的叶鞘、嫩茎和芽,然后咬断茎再啃食。在夏天,幼虫转向球茎的下部进行危害。露地韭菜的幼虫多分布在离地面2-3 cm处,保护地最多分布在4 cm处。成虫喜湿不喜干,土壤水分是成虫羽化的关键因素。3-4 cm土壤含水量达到15%-24%时最适宜。土壤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成虫羽化和幼虫孵化。幼虫喜欢生活在潮湿多汁的嫩茎和球茎中。一般发生在低湿地和砂壤土上,危害很大。

三、防控方法

防治策略是:压低成虫基数,控制幼虫,保苗;抓住关键期,综合防控。具体措施如下:

1.农业控制

(1)草木灰春韭菜发芽前,用竹签把韭菜根部周围的土剥掉,也就是干根、干土,7天左右幼虫就死了;覆土前在犁沟中施草木灰,既能治蛆(幼虫),又能增施钾肥,使韭菜健康生长。

(2)灌溉控制:早春或秋末冬初灌溉,早晚1次,连续灌溉3天,可消灭部分幼虫,适当加农药效果更好。

(3)在割韭菜头刀时和割第二刀后用氨水追肥,配合适量氨水追肥(氨水不要施太多,容易造成肥害),也有一定效果。

(4)在干净的田间移栽韭菜时,要严格检查,剔除有虫的韭菜苗,深埋或焚烧,可减少田间虫源。

2.羽化高峰期(4月中下旬、6月上旬、7月中下旬、65438+10月中旬)应用杀虫剂防治成虫。

(1)喷洒农药系统防治成虫可沿垄喷洒50%辛硫磷EC 1000-1500倍;或2500-3000倍的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或21%灭蚁灵EC的5000-6000倍。喷洒时间,最好在上午9-11。

(2)熏杀成虫保护地韭菜,可使用50%敌敌畏乳油,每666.7平方米加15kg细砂。充分搅拌后,戴上塑料手套,在11 am前沿田埂铺好。喷完后要封闭棚室,2小时后放出空气,不仅效果好,而且省工省时。

(3)幼虫为害高峰期(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中下旬、10的6月中下旬)采用化学灌根防治,韭菜在叶尖开始变黄变软时立即采用化学灌根防治。可使用1 000倍的50%敌百虫乳油;或40%乐果乳油800倍;或800倍的80%敌百虫可溶性粉;或3000倍的2.5%溴氰菊酯乳油;沿垄灌根。灌根前,剥去韭菜墩附近的表土,取下喷雾机的喷头,对准韭菜根部喷,喷完后立即覆土。另外,韭菜移栽时,用1 000倍的50%辛硫磷乳油浸泡根部,可杀死韭菜携带的幼虫。

需要注意的是,严禁使用苏华1605、甲基1605、磷化氢、甲胺硫黄、久效磷、氧化乐果、氟乙酰胺等剧毒或残效长、残留高的剧毒农药。这些剧毒、高毒农药是国家规定禁止在蔬菜中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