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方案解读

医改的走向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经过长时间酝酿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4月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务院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新医改指明了前进方向。《意见》的提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 * *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又一次具体实践。

《意见》提出,新医改解决百姓后顾之忧的第一个核心措施是减轻群众负担,突出公益性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07年的72.5岁,全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医疗卫生体制越来越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看病难、看病贵”成为许多老百姓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新医改为了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在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利益调整中,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明确提出通过增加投入、加强监管、改善服务,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正义,有效缓解医疗费用过高和个人负担过重的问题。

二是扩大保障范围,促进城乡平等。过去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享受医疗保障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新医改将着力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明确提出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力争到2011全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民化。

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医疗体系。除了政府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合理是“看病难、看病贵”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新医改强调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完善四项医疗卫生制度,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医疗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行,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建立制度框架。

人民才是国家,国家更好。新医改解决人民的后顾之忧,也是巩固国家的根本。

在意见指导下,新医改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而且对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能否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不仅考验执政智慧,也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新医改方案的酝酿过程中,党和政府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吸收民智,吸取历史教训。通过强调公共福利和公平,他们践行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的执政理念。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意见》规划了惠民“路线图”。(窦)“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这是7日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规定的。

部分公立医院设置过多VIP高级病房、特色门诊等特色医疗服务,引发社会争议。业内人士指出,限制公立医院设置过多的特色服务,是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举措,也有利于充分利用稀缺的公立医疗资源为百姓提供服务。

为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缓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实施方案还明确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贴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贴两个渠道。政府负责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并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急救、援外、支农、援疆等公共服务经费,为中医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提供经费。

《实施方案》指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减少的收入或亏损可以通过增加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费、增加政府投入等方式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医保可以跨地区报销吗?针对很多人的这一期待,7日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明确提出,我国将完善医疗保障服务,普及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比如退休后去子女那里,去其他城市工作,进城打工等。,越来越多的人遇到就医难——复杂的报销手续,不同城市来回跑。很多人提出,异地医保解决不了市场经济下的人才流动问题和福利社会框架下的异地医疗问题。他们希望出台切实可行的医疗保障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方案,建立跨地区、跨省的基本医疗转移结算办法,形成全国统一的医疗信息网络。

为此,《实施方案》指出,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就地就医结算办法。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和其他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的衔接。《实施方案》明确,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地区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县外就医转诊手续。

此外,为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实施方案还提出,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谈判机制和支付方式改革,合理确定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材料的支付标准,控制费用。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系,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管理资源。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倡导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符合条件的商业保险机构办理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小病进社区,大病(转诊)去医院”的概念在即将正式拉开序幕的北京医改中已经有所提及。由于大医院缺乏改革设施,很难充分发挥“引导患者合理看病”的效用,会在大医院和社区的“诊疗一体化”中被“矫正”。

或许也可以做一个通俗的理解:“小病进社区”是如此美好的初衷,因为在社区内很难真正享受到大医院专家门诊的优质服务,导致“今年6月65438+10月1起直接去大医院不报销医药费”的原有制度,遭到了患者的抵制,不得不重新解读。

新医改不再强制“专家支持社区”,也不强制“小病患者进社区”。这是一个务实的决定。但并不意味着不再探索节约医疗成本的社区之路,而是重新探索实现社区与大医院医疗资源平衡的市场化之路,从而达到不强制的“社区首诊”目的。其实,原来“小病进社区”的概念,什么是小病,什么是大病,本身就是模糊的。小感冒背后可能是大病,标准很难定,患者自然不放心。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表示,改革的关键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三甲医院相同的疾病诊断标准,“根据患者需求配置相应级别的医生和适当的医疗资源”,在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构建“* * *体”和畅通的“转诊通道”,让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与大医院相同标准的规范化诊疗。

这个目标很吸引人,但具体路径还是模糊的,如何建立统一的标准化诊疗标准。是通过社区卫生站设备的改善吗?还是诊断“流程”的完善,还是通过远程医疗与大医院的专家直接对接?如果离开在诊疗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和“专家”,这两者又有多容易“联系”起来呢?北京看病难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现实诠释:过度集中的优质医疗资源势必“招风”,再丰富的优势医疗资源也捉襟见肘,北京患者只能加入全国人民“排队等候就诊”的长龙。

如果不把优秀的专家资源和医疗设备从过于集中的配置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更广泛、更均衡的分布,也有可能建立卫生服务站和大医院统一规范的诊疗标准。因此,无论是中央、北京市政府还是大医院,都有义务主动承担起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医疗资源平衡责任。硬件投入主要由政府承担,而软件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建设需要通过“解放医生”来实现。

对于后者,北京医改方案透露出的信息让人看到了曙光。据悉,该计划将鼓励专家在完成基本医疗服务后,在业余时间自愿在完全遵循市场规律的医院担任“特需服务”,或申请社区执业,或吸引社会资本设立自己的诊所和医院,以满足更多患者对专家的需求。

这一政策意味着有行医资格的人可以一边在医院打理自己的工作,一边在全国各地行医,让医生摆脱现有的对医院的单位依赖,成为自由的社会人。直接效果是平衡医疗资源,变“大量患者进京”为“少数医生下基层”,既帮助基层民众济世,又为基层培养人才,大大降低社会医疗成本,“看病难”问题有望得到缓解;间接效果是医生劳动价值的提升,“大处方”对医生收入的影响降低,“看病贵”问题逐渐缓解。

看点:改革公立医院,患者能得到什么好处?

公立医院体系是中国医疗体系的“主力军”。公立医疗体系布局和运行是否合理,公立医院服务是否良好,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就医感受。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2015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扩大,2017年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会怎么改?患者能从改革中得到什么好处?

破除以药补医,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干货改革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政府补贴三个渠道变为服务收费、政府补贴两个渠道。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品(不含中药饮片)比例降至30%左右;医疗收入100元(不含药品收入)中卫生材料消耗降到20元以下。在确保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负担得起、群众总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试点城市要制定出台2015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

专家点评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认为,长期以来,公立医院通过三个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存在一些弊端。一是迫使医疗行业成为商品销售行业;二是让医院和厂家形成同一个利益体,而不是和患者形成同一个利益体;第三,供给诱导型需求的存在推动了医疗费用的上涨,造成了很多社会资源的不必要消耗;第四,增加了患者遭受“医伤”的风险;第五,为行业腐败提供了温床。所以,公立医院改革最大的“手术”就是打破以药补医的机制。同时,通过适当提高服务收费和政府补贴两个闸门,通过医保支付的衔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收入减少的问题。

患者感觉江西新余市是第二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经常带儿子去医院的新余市民小是改革后第一批去医院的病人之一。她发现改革后,药价真的便宜了。比如易筋经,以前卖33元,现在20多元。虽然儿科专家数量和医疗费用增加了9元,但这9元全部由医保报销,所以改革还是减少了她的费用。

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政策干货建立以公益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者专门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应当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和院长年度、任期目标责任评价,评价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根据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大、技术难度大、责任重等特点,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改革方案。严禁给医务人员设置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工资不得与医院药品、耗材、大型体检等业务收入挂钩。

专家评论刘元利表示,公立医院改革不是要改变公立医院的生活,不是要清洗公立医院系统的医务工作者,而是要改革制约公立医院发挥正常社会责任的体制机制,让公立医院提供的服务变得更加“公平可及,百姓受益”。

医生觉得“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意味着医务人员将能够获得合理合法的收入,从根源上对‘红包’和‘回扣’说不”。新余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陈颖表示,深化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将倒逼医院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将促使医务人员提高服务水平和态度,让患者有更好的就医感受。

推动建立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改革干货,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逐步增加城市公立医院挂号和转诊服务的号源。上级医院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预约或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会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到2015年底,公立医院预约转诊门诊比例要提高到20%以上,三级医院普通门诊人次要有所减少。

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各地要制定住院标准和常见病双向转诊标准,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专家点评对于现在来说,分级诊疗是必须的,不可能跳过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反思如何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教授王虎峰指出,分级诊疗不是一种固定的形式,实际上是一种资源分配和使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患者应该能够方便地就医,基层单位有能力提供优质的基层医疗服务。

患者觉得年近八旬、患糖尿病多年的钟可以在成都市蒲江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家门口”做透析。以前县医院没有透析机,钟只能一周三次赶到70公里外的成都透析。实行分级诊疗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托管蒲江县人民医院,通过人财物“全面托管”的方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血液透析室。

公立医院改革投资2015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为支持公立医院改革,2015年中央财政下达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1165438+2400万元。一是按照每个县300万元的标准,下达补助资金593654.38亿元,支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二是按照每个试点城市一次性补助2000万元的标准,给予654.38+0.32亿元支持第三批66个城市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使试点城市扩大到654.38+000个。三是对100个试点城市给予2.73亿元,按照每个区100万元的标准,支持二级及以下医院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四是按照人均每年3万元的标准,发放补助36亿元,支持1.2万名学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