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的散文
我出生于60年代末,老家是陕西杨凌。我上小学的时候,农民最忙的是夏收。那时候还是一大群生产队。在正常时期,农民可能会偷懒。只是夏天收割小麦的时候,农民们几乎忘了吃饭。他们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喝了点粥,带了一瓶水和一个干馒头,然后在地里收割小麦,直到天黑。那时候不要说大人们忙,就连中小学都会在夏收的时候放十天假,由村里的老师带领,小学生去地里摘地里的麦穗。
有句话说得好:“陕西的小麦,割了一茬又一茬。”陕西的小麦一旦发黄,如果晚割一天,麦穗就会开裂,籽粒脱落,掉到地里。而且陕西收割小麦后,要马上播种玉米。如果麦粒掉到地里,玉米地就会被麦绿覆盖,这样麦绿就会和玉米在地里争夺营养。农民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夏天收割小麦的时候没有人会偷懒。所以,人们把夏天收割小麦比喻成从老虎嘴里抢食。
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农田承包到户。这时夏收有了一个进村的麦客。陕西的小麦大部分在每年的6月份收割,而甘肃的小麦在7月份收割。所以来村里帮忙收麦的麦客,大部分都是甘肃人。
麦子熟了,一定要及时收割,不然麦穗在太阳的暴晒下会脱落。所以有的家庭劳动力差,夏收就要请几个麦客帮忙收割。
家庭生产的第一年,家家小麦丰收,人人脸上都是笑容。随着第二年小麦收获季节的临近,每个家庭都开始计划向迈克求助。因为第一年小麦丰收,家家有余粮,大家都富裕了,也不怕多花几个钱。但第二年,村里的小麦客户明显减少,小麦客户对收割一亩小麦的要价比第一年高了很多。所以邀请迈克帮忙的还是一些劳动力不足的家庭。
就这样,小麦客户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少,而小麦客户的麦收价格却一年比一年高。到了我三年级的时候,正是收割小麦的季节,但是雨下得很大。下了七八天的雨,麦子不可能黄,农民自然不着急收割麦子。迈克挣不到钱,每天一到吃饭时间,就挨家挨户乞讨。
村民们很生气,往年麦收价格那么高。这时候他们想到了去农户家乞讨,没办法。于是大多数农民对迈克不满,干脆说:“你不讨饭,就去别的地方讨饭吧。”
之后每年到了收麦的时候,几乎没有麦客进村了。家乡人说,生产定额定了,全国的小麦客户都有钱了。还有谁会来这里割麦子挣钱?所有强壮的劳动力都去城市工作挣很多钱。连自家地里的小麦都想着让麦客收割。
第二,端午节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五与心恶谐音。所以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五字是非常忌讳的,五月初五是重五,这就更让人不安了。
古书上把五月称为“单五月”,人们把这个字读成“终”,终即是始。在农历中,第一个月是银月,第二个月是卯月,以此类推,所以五月也被称为“正午月”。“五”与“午”相连,“五”是八卦中的阳数,所以端午节也叫端午、崇武、端阳。于是端午节的名字就形成了。
既然古人不喜欢五月,为什么还要把五月五日定为节日呢?因为五月我国各地都进入了炎热的夏季。夏季,蚊、蝇等害虫繁殖繁殖,病毒媒介的感染进入活跃期。古代医疗技术很不发达,比如菌痢、鼠疫、出血热等。任何传染病疫情都会危及人们的生命。
因此,在5月,人们有一个良好的愿望,赶走瘟疫和避免流行和祈祷健康,所以他们指定5月5日为端午节祈祷。为了驱赶蚊虫,减少疫情,人们还从中药店买来川芎、白芷、苍术、藁本、香樟等药材磨成粉末,装在布袋或香囊里戴在胸前,减少病毒入侵。中国至今仍有许多习俗,如喝雄黄酒、挂桃枝、系彩绳、背香囊等,都是为了防病、减少疫情。
因为端午节和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河自尽是同一天,所以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说法。端午节吃粽子只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习俗演变至今,其内涵早已是爱国大过驱除疾病和灾难。
在社会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人们逐渐从害怕五月五日转变为制造端午节,现在端午节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欢快的旋律。中国南方水多,所以端午节赛龙舟、抓鸭、抓猪等水上活动较多。人们用一系列欢快有趣的健身活动来增强体质,减少夏季流行细菌的入侵。在北方,人们崇拜神灵,祈求上帝的保佑。所以在端午节,北方大部分寺庙都会举行庙会。庙会上,男女老少穿戴整齐,人们跳秧歌,逛街,看大戏,整个庙会非常热闹。
总之,人们在端午节主要是快乐的。因此,它也被称为制作和播放端午节。制作和播放的目的是让人们放松心情,带着喜悦走出去亲近自然。人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笑声和团结有助于防止灾难和减少疫情的传播。
第三,腊八
腊八是腊月初八。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孩子们就活跃起来,每天数着腊八的到来,因为腊八就是吃甜甜的腊八粥的意思。
小时候,每年一到腊月,妈妈就准备好腊八粥,早早去市场买红枣、花生、莲子、银杏。同时也要买点桂皮、花椒、大料之类的香料,在村里的大石磨上把这些香料磨成粉,在腊八节的时候作为腊八粥的调料。
七岁的时候,我问懂中医的爷爷,腊八为什么要吃粥?爷爷笑着说,腊月是冬天最冷的月份。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腊月吃粥是最合适的。粥能暖身散寒,但不油腻。是冬季养生的佳品。爷爷还说,老祖宗认为如果让大家在腊月天天吃粥,就会对粥产生反感,所以把腊月初八定为吃粥的特殊日子,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一天吃腊八粥。
妈妈做了腊八粥,从腊月初七开始忙碌。首先,她必须提前将大豆、红豆、莲子和花生浸泡在水中。腊月初八早上五点左右,妈妈起床给全家人煮腊八粥。粥必须用小火慢煮至少两个小时。我家乡的腊八粥主要是用去皮的玉米、黄豆、红豆、花生、莲子、大红枣做成的。粥煮好后,将胡萝卜切片,葱切块放入油中炸熟,再加入粥中。在我的家乡,腊八粥一般都是调味咸的。所有调料放在一起后,一碗美味的腊八粥就“出炉”了。
小时候的腊八,其实是农民最开心的一天。我不仅乐意吃腊八粥,最重要的是,每年的这一天,生产队都要结算全年的收支,按人均劳动给农民分红。当时生产队把按农民的劳动情况交钱叫做分红。
我问爸爸,为什么要给腊八分红?父亲说,腊八蒜和腊八数数的习俗在中国自古就有。大年初一,家家都吃饺子,吃饺子的时候还得吃腌蒜。腊月是腌制大蒜的最佳时间。人们喜欢在腊八上腌制大蒜,所以称之为腊八蒜。腊八是劳动人民一年工作的总结。每年腊八,人们都喜欢结算全家一年的开销和收入,总结一年的得失,以便合理安排新一年的开销,所以也叫腊八计算。
腊八过后,人们开始为新年忙碌起来。大人们会对孩子说:“腊八过去了,不用担心新的一年。今天吃了腊八粥,人变得迷茫,开始乱花钱。他们要给孩子买新衣服、烟花、红灯笼,准备过年。”每次说这话,孩子们都高兴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