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秋季流鼻血怎么解决?
秋天,早、中、晚温差变化很大,有时热,有时冷。为了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鼻子里的毛细血管会扩张收缩一段时间。因为孩子的鼻腔毛细血管比较娇嫩,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也会导致鼻腔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此外,秋季一些疾病的发病率也较高,如普通感冒、过敏性鼻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孩子因疾病引起的发烧,会造成鼻腔充血,毛细血管因高度扩张而破裂,也会流鼻血。
预防季节性流鼻血,要从自我调节开始。天气干燥时,尽量增加环境的湿度。当鼻腔感觉干燥时,用薄荷油滴鼻,可以去除鼻腔的结痂,保持湿润。不要直接挖痂或鼻粘膜。多喝水,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交火,如带皮吃雪梨,空腹喝蜂蜜,可达到清肺润燥、去火通便的效果。
预防儿童秋季鼻出血,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球蘸清水擦拭鼻腔;通常可以用白茅根30g,莲藕节20g,芦根15g。水煎服后,加入适量蜂蜜作为茶水经常饮用。饮食上不要吃辛辣的东西,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多喝水或清凉饮料。必要时服用适量的维生素C、A、b2。另外,教育孩子不要暴晒,注意早晚增减衣服,避免感冒,不要用手抠鼻孔,保持大便通畅。这些措施对预防孩子流鼻血非常有益。
很多家长在孩子流鼻血的时候会让孩子抬头。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可能会导致鼻血流到嘴里。当孩子把大量的鼻血吞到肚子里时,家长是不会知道出血量的,胃无法消化吞进去的血,可能会导致孩子呕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孩子微微低头,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两边的鼻翼。血量减少后,他可以冰敷鼻孔,或者塞些泡水的棉花,可以收缩血管。
经常流鼻血的孩子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导致鼻黏膜萎缩、记忆力下降、视力下降、贫血、免疫力下降,甚至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所以家长要尽量防止孩子流鼻血。孩子鼻炎要及时治疗,流鼻血的情况自然会改善很多。其次,过于干燥的环境是流鼻血的一大原因。所以,秋天来了,家长可以在孩子的鼻腔上涂一些特殊的药膏,可以保持鼻粘膜湿润有弹性,减少血管损伤的机会。还有就是家长要克服孩子抠鼻孔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