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角膜炎、结膜炎

角膜炎的治疗应着眼于病因,促进溃疡愈合,减少角膜瘢痕形成,预防并发症。

(1)抗生素滴眼液的应用:一般常用0.25%氯霉素、0.5% ~ 1%新霉素、0.1%利福平、0.5%卡那霉素滴眼液、0.25%庆大霉素、0.1%诺氟沙星滴眼液。

(2)抗生素眼膏的涂抹:在角膜溃疡修复阶段,为保护溃疡面,可每日涂抹抗生素眼膏2 ~ 3次,并用消毒后的眼垫覆盖。常用的有金霉素眼膏、四环素眼膏、红霉素眼膏。

(3)散瞳剂的应用:扩张瞳孔可减少虹膜刺激,防止虹膜后粘连,使眼睛处于休息状态,有利于溃疡的愈合。常用0.5% ~ 1%的阿托品滴眼液,每天滴1次。

(4)湿热敷法:湿热敷能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促进溃疡面早期愈合。一般一天两次,每次15 ~ 20分钟。

(5)球结膜下注射:对于严重的角膜溃疡,可在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一般每日1次。常用的有:庆大霉素20000 ~ 40000单位,新霉素40 mg,青霉素50000 ~ 654.38+万单位,多粘菌素654.38+05万~ 654.38+07万单位。

(6)激素的应用:对于过敏性角膜炎和角膜基质炎,可以应用激素治疗,但要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用0.5%可的松眼药水,一天三次;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每晚1次,或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 mg,每周1 ~ 2次。角膜溃疡期禁用激素治疗,因为可影响溃疡愈合,促进炎症恶化。

(7)口服药的应用:对于严重的角膜炎,口服药的应用可以增加局部营养,改善角膜炎的某些刺激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常用的有维生素C、维生素B2、复合维生素B和鱼肝油丸。

(8)中草药疗法:

中医把角膜炎分为风热型和热毒型。前者目赤肿痛,头痛鼻塞,舌红脉稀。治疗原则应以疏风清热为主。处方为桑菊饮:桑叶、连翘各12g,菊花、杏仁、桔梗各9g,芦根18g,甘草5g,薄荷3g,水煎每日两次。热毒目赤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治疗原则应为泻火解毒。代表方剂为银华复明汤:金银花、蒲公英30克,炒桑白皮、黄芩、龙胆草、黄连、黄荆、大黄、芒硝9克,花粉65438±02克,生地、知母65438克,枳壳6克,木通3克,甘草3克,水煎,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