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药‘玉瑾’的功效和作用刻不容缓。。。

玉瑾(玉瑾)

学名姜黄..

姜科,沉金属。

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主产于浙江、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省和江西。

形态多年生根草本植物。根茎肉质,脂肪,黄色;根的末端膨大,长成椭圆形块根。基生叶,长圆形叶,长30 ~ 60厘米,宽10 ~ 20厘米,顶端和尾尖,基部逐渐变窄,叶背面被短柔毛;叶柄的长度和叶子差不多。花葶仅从根茎中提取。尖刺呈圆柱形,长约15cm。开花的苞片是淡绿色,椭圆形,无花的苞片是白色和红色,长方形,顶端有小尖端和毛。花兽疏生柔毛,顶端3裂;花冠筒漏斗状,喉有毛,裂片长圆形,白色和粉红色,有毛;侧生退化雄蕊是淡黄的;唇黄,倒卵形,先端稍2裂;子房具长柔毛。3号密封舱。花期从4月到6月。

生于森林之下或被耕种。

中药:郁金

英文名Aiomatic土耳其块根;郁金

别名玉瑾、姜黄和毛姜黄。别称马珍(唐本草)、黄郁(石爻尔雅)。

来源为姜科植物郁金的块根。冬季或早春采集根茎,洗净,煮熟,晾干。

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姜黄素(1-姜黄素)、倍半萜烯醇、樟脑、莰烯、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酚等。

本品来源于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姜科的。前两个分别被称为“文”和“黄丝”,其余的根据他们的不同性格被称为“桂”或“吕丝”。冬季茎叶枯萎后,挖除泥沙和细根,蒸或煮至透心,晾干。

清洗、湿润、切片、干燥;或者清洗、干燥和破碎。

性格;角色;字母

文:长方形或椭圆形,略扁,稍弯,两端渐细。长3.5 ~ 7厘米,直径1.2 ~ 3.5 ~ 7厘米。表面呈灰褐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纹,纵纹颜色较浅。质坚实,切面灰褐色,角质;皮质内环很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姜黄蛹:纺锤形,末端部分细长,长2.5 ~ 4.5厘米,直径1 ~ 1.5厘米。表面棕灰色或灰黄色,有细皱纹,横切面橙黄色,周边棕黄色至棕红色。气味又香又辣。

姜黄:长圆形锥状或长方形,长2 ~ 6.5厘米,直径1 ~ 1.8厘米。表面有浅纵纹或粗网状皱纹。轻微的呼吸和苦味。

姜黄:长方形,粗壮,长1.5 ~ 3.5厘米,直径1 ~ 1.2厘米。轻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

区别

本品横切面:温郁金表皮细胞有时残留,外壁略厚。根窄,有4 ~ 8排细胞,壁薄,略呈波状,排列整齐;皮层宽度约为根径的1/2,油细胞不易见到,但内皮层明显。中柱中有40 ~ 55个韧皮部束和40 ~ 55个木质部束,间隔排列。木质部有2 ~ 4束微木质化的木质纤维。导管呈多边形,薄壁,直径20~90 μm。薄壁细胞中的淀粉颗粒全部糊化。

姜黄色素的根由最里面的细胞壁加厚,有时木质部导管与纤维连接成环。有很多油细胞。薄壁组织中到处散布着色素细胞。

广西莪术的根冠细胞偶有加厚,根冠内部有1 ~ 2排厚壁细胞,呈环状,层状明显。导管呈圆形,直径为65438±060 μm..

姜黄的根被细胞没有增厚。中柱外皮层常有色素细胞,韧皮部收缩,木质部束较多,64 ~ 72,导管扁平。

性味辛、苦、寒。肝、心、肺经。

主要功能是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闭经痛经、胸痛、刺痛、发热、癫痫、黄疸、血尿。

用法用量:3 ~ 9g。

储存在干燥的地方,以防止蛀虫。

阴虚血瘀而无气滞者应避免失血,孕妇慎用。摘自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