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山风景名胜

瓦宫所在的那座山,从远处看就像一把太师椅。按道家解释,三面环山,左青龙,右白虎。山下是漳河,东面是刘邓军司令部旧址,将军山是三省交界。从山顶到山脚来回3公里。

瓦宫位于山腰,山高坡陡,地势险峻。宽阔的平台上有瓦黄阁、更衣楼、双颖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楼、皮羊王庙、池屋、山门等12座建筑。现存建筑135座,占地76万平方米,分为山和山两座建筑。山脚下有袁超宫、廷易宫和广胜宫。。山下有关、定义宫、广胜宫和纪念碑广场。瓦宫建在山腰,山高坡陡,地势险峻。在一个平台上,有瓦黄阁、更衣楼、双颖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楼、池楼、山门等几个建筑。

这里有两部分:女娲文化广场和山顶建筑。主体建筑瓦宫坐落在山上,结构独特,独具匠心。它被称为悬空寺和生活楼。佤族皇家亭,一个服装楼,一个迎宾楼和一个钟楼是最优雅的。佤族皇家亭紧靠悬崖,高23米,用九根铁索绑在悬崖上。当地用9个数字形象地概括了瓦宫的特点:1吊塔、2个宗教、3个石窟、4组古建筑、5种刻经、6部经书、7尊造像、8大成就、9条铁链。其中,宗教是指佛教和道教,九条铁索是指黄愚亭,建在陡峭的悬崖上,用九条铁索连接到山上。该寺建于明代,清咸丰年间重建。

瓦宫是最后一个最高的主要建筑群,建在凤凰崖的险峻处,中间是瓦御阁(第三阁楼),梳妆楼和迎宾楼分开,二楼钟鼓南北对峙,还有六角亭、灵官亭和刻有“瓦皇碑”的牌楼,都是装饰。

绕山爬十八盘,到达最高处,瓦皇阁。瓦宫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地形,依山傍水,借势而为,匠心独运。

它由四组建筑组成,各具风韵,自成一体,与整体格局相协调。山脚下的三座建筑,从下到上依次是袁超、康师傅和广生。袁超宫(袁世芳)因是山前第一庙,故名袁超(1938年被侵华日军焚毁)。定义宫(麻鞋宫)是神圣的驾驶和朝圣者休息的宫殿。每年农历3月18日齐国皇帝生日,人们都要在这座宫殿里举行庆祝众神生日的仪式。

在这座宫殿(麻鞋厅)的山墙上,有一幅皇宫全景图和一幅壁画:“等待地图”。乘坐豪华战车的女娲,一条拉车的龙,在仙女的陪伴下,在天兵的护卫下,在万里的天空中疾驰而过,这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广胜宫(子孙殿)是一座寺庙,是神话传说中寻找孩子的地方。廷易和广生两个宫殿,各有一个正殿和一个辅殿,分别为悬山和硬山建筑。在山脚下绕了18圈,穿过广胜宫就是“老奶奶顶”所在的地方。

佤族宫殿由四组建筑组成。建在悬崖上,主要建筑是一个三层的亭——黄愚亭。山脚下有三组建筑,分别是袁超宫、廷易宫和广胜宫。瓦宫是世界上的一座古建筑群。它由皇宫、梳妆台、双颖楼、钟楼、鼓楼、山门、牌楼、皮阳寺、功德寺、池宅等建筑组成。还有磨崖刻经等古迹。瓦皇阁是瓦宫的主要建筑,它面朝南,背靠着断墙。高23米,琉璃瓦屋顶四层结构。它依山而建,结构非常奇妙。二至四楼三面都有走廊。悬崖后面有八根铁索,把亭子绑在陡峭的悬崖上。亭外的山崖上,有十部佛教经典,如《火焰杯》、《神秘释迦经》、《莲华经》、《兰花经》、《释地经》等。玉皇阁是玉皇观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依山崖而建,共分四层。第一层是礼拜殿,礼拜殿上面有三层,总高23米。瓦皇阁背靠悬崖,建筑体系用八根铁索搭在悬崖上。素有“悬空寺”、“移动楼”之称。黄愚馆的底层是一个石窟,建于北齐天宝年间(公元550-559年),是黄愚宫最早的建筑之一。

黄愚馆建在陡峭的悬崖上,巧妙地利用了悬崖之间的半圆形石脊,梳妆楼、双颖楼、钟鼓楼和六角亭等建筑也建在山上的石台上。

这个阁楼,据说每年3月18日,庙会期间,前张德政府所辖的七个县的头头一到,阁楼就会整体晃动,绑在悬崖上的八条铁链就会发出格格的响声。因此,人们认为黄愚馆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黄愚亭(三层阁楼)位于东西两侧,是黄愚宫的主要建筑。在古代被称为“倚崖伐险,造辉煌构,造空虚”。它矗立在空中,高23米,是斜山斗拱的硫磺玻璃瓦顶。亭建于北齐大石窟的天花板上。以石拱券为基础,建三层,分别命名为“清空”、“自然”、“补天”。每层三面都有走廊,背靠悬崖。亭子与悬崖上用铁索雕刻的八个“拴马鼻”相连。如果游客挤满了大楼,铁索会像弓弦一样伸长,大楼就会前倾,所以又被称为“悬空寺”、“活楼”。是建筑史上动静结合的杰作。遥望黄愚亭,嵌于绝壁,雕梁画栋,登楼远眺。太行山绿水如带,堪称“天作之合”。

瓦宫的亭子有三层:第一层叫清虚亭,第二层叫造化亭,第三层叫补天亭。该建筑高23米,由9根铁索拴在悬崖上的8个“马鼻”上。因为三亭紧贴悬崖,脚下没有坚实的地基。楼上住人时,建筑会前倾,给人一种摇摇晃晃的感觉,所以有“活楼”、“悬空寺”之称。总之,瓦帝阁是一个倚岩挖险的妙处,结构薄弱,地形独特。为此,国家文物古建筑专项定点的罗教授对瓦房店的亭台楼阁和建筑有这样的评价:“上世纪80年代,我写过一篇《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的文章,把瓦房店的建筑称为长城、、辽帝塔等。中国古建筑的精华,中华文明的视觉符号。瓦宫作为一座道观,与民间佛教等其他东西相结合,是古建筑亭台楼阁中的杰作。作为国家级4A风景名胜区,它的声誉已远播海内外。所以每年春天,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日流量有时达到近万人。山顶黄亭外的摩崖上刻有北齐时期的摩崖经6部,共计654.38+0.3万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组壁经”,在中国佛教文化中享有盛誉。

在黄愚纪念碑的文物中,摩崖石刻是最珍贵的,这是这座纪念碑的精髓。摩崖石刻分五处,总面积165平方米。最大的一本,面积54.13.74万字,面积54.18平方米,字数4100多字。字体均为魏碑书法,“银钩铁画,天下无双”,堪称艺术珍品。刻经的内容都是大乘佛教的经典,为研究佛教和北齐文化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历史标本和资料,在国内也是不多见的。从我国现存的北齐石刻来看,大部分内容与佛教有关。当时有一股强烈的雕刻佛像的潮流。但用庞大的工程在摩崖石刻上取经的还是不多见。可以说,瓦宫摩崖石刻无论从石刻建筑、艺术价值还是藏经内容来看,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是北齐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可以看出,古瓦帝遗址是从拜佛、刻经开始,再到建庙祭神,这也反映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即崇佛与崇神并举,所以摩崖刻经到瓦帝古建筑,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形象见证。

刻经六部:《思益梵天经》、《十方经》、《传佛涅槃经》、《梦兰盆上佛经》、《深密解脱经》、《妙法莲华经》。总雕刻面积165平方米,1187行,137400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佛经,字数最多。极其珍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佛经群”,为历史学家和书法家所珍爱。

北齐摩崖石刻群是佤族皇帝古迹的精华。有六本:四一梵天经、时地经、如来涅槃。传道授业经,佛释兰经,深密释经,莲华经。刻经面积165平方米,刻于崖壁五处。刻经137000余字,字体为李、楷、魏碑。"银钩和铁画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艺术瑰宝,是我国现存摩崖石刻经文中最早的一部,也是字数最多的一部,也是我国佛教发展史上的一部。主楼* * *共分四层,总高度23米。它是河北省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峰峦揭示潜力,悬崖冒险,巧夺天工,临清美景,山川秀美,汇集了古建筑的精华。

摩崖石刻是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典籍中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瓦黄古迹的精华所在。它是北齐文化的历史缩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世界第一组佛经。摩崖石刻《Hokkekyo》《深秘释》。字体工整,高大美观,刻于北齐。奶奶顶门内侧石壁上,立有北齐碑,正面刻有“中国古代帝王山”四个大字。在悬崖上,有明代万历年间的“天堂般的地方”的大字石刻。此外,还有北齐时期挖掘的石窟。故宫古朴幽静,历史悠久,对研究历史、书法、石雕艺术和佛教起源都有很大价值。

布田谷

补天谷旅游区位于瓦宫景区内,总面积1.96平方公里,与瓦宫所在的黄忠山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补天女神文化精髓在山谷中凸显,有天台、天凤、滇池、龙吟涧等景观节点,让游客充分领略女娲文化的博大精深。依托瓦宫刻在摩崖上的北齐刻经,征集展示歙县最珍贵的石刻文物,建成独具文化特色的北齐石刻陈列馆。在建筑手法上,太行山特有的梯田文化、板岩文化、中草药文化在景观节点的营造上得到充分体现,歙县的象征更加突出。

在景区建设上,补天谷建设了5000米特色景区步道,多个观景、赏林、俯瞰的景观平台,建设了消防管道、电子监控、高低压线路铺设等配套基础设施,以及wifi网络覆盖、电子语音导游等智慧旅游项目,让游客充分感受到数字景区的独特魅力。它的建成将使游客在景区的游览时间延长3个多小时,是故宫景区规模的明显扩大,也是核心区的重要补充。此外,涉县将努力进一步提升涉县女娲文化节和女娲公祭仪式的规格,把女娲文化节打造成世界级的文化盛会,让女娲文化在当今经济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东方文明走向世界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