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鱼的中药特性
来源姚克诚《食本草》
拼音姓名pánɡ·皮尤
别名葫芦片(东北)、鳜鱼、鳜鱼(二丫)、丫鬟聂、青鮨鱼(崔宝《古今笔记》)、鲫鱼(二丫鮨)、钱鱼(滇南本草)、。
它来源于鲤科中国鲳鱼的肉。
原来形状
身体侧面扁平,高而短,略呈椭圆形。体长约4 ~ 15 cm。头小,眼大,口位,圆鳞,侧线不全,30 ~ 40鳞。背鳍ⅲ9 ~ 10。臀鳍ⅲ为8 ~ 10,起点在背鳍背部下方。尾鳍分叉。体背灰绿色,侧腹银白色。
鲳鱼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带刺鲳鱼、石鲳鱼、小髭鲳鱼。
栖息地分布栖息于河流、湖泊和池塘。以藻类为食。多分布在华东和华南。
性品味
1《滇南本草》:味甘。
②医林纲要:甜暖。
功能指示
(1)《滇南本草》:烹饪有益下元。添精补髓,补三焦之火。
②姚克诚《食本草》:益脾胃。
③医林简编:好的痘痘可以用来治疗痘痘。
昆嵛中草药第二版
来源
出自姚克诚《食本草》。《尔雅》郭威注:(坤舆)小鱼也黑如肠。孟茜:青鱼和介子推在形状上很相似,但是味道不同。米色肚的鱼是青,高背窄肚的鱼是杰,不如青鱼。姚克诚《食货本草》:椭圆鱼是一种鳎鱼,体型小,扁平截顶,颇似竹箅,湖中随处可见。冬天做饭好吃,夏天和秋微就土气了,味道有点差。拼音姓名pánɡ·皮尤
英文名Chinese bitterling
别名丫鬟鱼、妃子鱼、青衣鱼、鲫鱼、鲫鱼、文薇鲫鱼、糠鱼、剁碎鱼。
来源
药材来源:鲤科动物中国鲳鱼的肉。
拉丁植物和动物矿物名称:中华红景天
采收与贮藏:一年四季均可捕捞。捕捞后,去除鳞片和内脏,洗净后新鲜使用。
在它的原始形态中,中国鲳鱼是平的,呈椭圆形。头小,眼睛大,嘴在末端位置,下颌骨略短于上颚,不需要。鳃耙短,外面10。下咽齿1排,5-5,齿面光滑,无锯齿。侧线刻度不完整。锶盖后缘仅有3 ~ 7片侧线鳞片,背鳍2,9 ~ 11。超点在身体中间。黑色的纵向条纹在臀鳍起点的正上方更明显。鳃孔后第65438条侧线鳞片和第4、5条侧线鳞片上有1个不明显的黑点。雌鱼有很长的产卵管,背鳍前部有1个大黑点,尾部纵条纹比雄鱼细。
栖息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中,以藻类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以及长江流域及其附属水体。
化学成分肌肉含有蛋白质、肽、氨基酸、脂肪、胆固醇、胡萝卜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大脑含有乙酰胆碱酯酶。
性质甜;性别平等。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解毒。主要慢性病和身体虚弱;痘病毒
内服用法用量:蒸煮,100 ~ 200g。
各派讨论《滇南本草》:烹饪有益下元。添精补髓,补三焦之火。姚克诚《食本草》:益脾胃。“林逸爨药”:长于去疮,可用于去痘毒。《中华本草》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