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汤是什么意思?怎么会?

煎汤是中医里的一个名词,就是用水把药煮开。煎煮方法如下:

1.煎中药要注意温度和煎的时间。火候指的是火力的大小和开火的速度(大火、急火称为武火,小火、慢火为慢火)。一般煮沸前用猛火,煮沸后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避免药汁溢出或过度干燥,减缓水分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至于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主要看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在煎药的过程中,尽量少开盖,避免药物挥发。

2.煎煮次数及方法。中药要煎2 ~ 3次,至少两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过多,不仅耗费人力和燃料,还会增加汤剂中的杂质。一般来说,一副中药煎两次后,有效成分已经大大降低,所以还是煎两次为好。但对于用量较大的方剂,两次煎服后可能会剩下更多的有效成分,可以第三次煎服,一日三次,既节省了中药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疗效。因为药物的有效成分会先溶解在进入药物组织的水中,再扩散到药物外的水中。当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由于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将不再溶出。这时,只有把药液滤出,再用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最好煎两三次。

3.煮沸残渣,提取汁液。汤剂煎好后,要将药渣压榨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在水煎后会吸收一定的药液。其次,主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可能被残渣重新吸收。如果不压榨取汁而弃渣,会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特别是一些遇高热易损失有效成分,不宜久煎或二次煎服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的比例会更大,压榨药渣取汁的意义也会更大。一般在最后一次煎药时,趁热将药液滤出后,用双层纱布将药渣包好,将药渣中剩余的药液绞干。研究表明,将药渣中的药液绞干,可使药液含量增加15%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