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今研究:油松节

第一,古籍的总结

1,《本草》:“燥湿,去风。松骨亦壮,苦温以治关节间风湿(丹溪说能燥血中之湿)。碾碎后浸泡在酒中(用于《石国公》药酒)。”

2、《千翼》:“文。主久有风,风弱,脚痛。”

3、《名医录》:“主治久风、风虚、足瘫、疼痛。”

4、《本草纲目》:“宋杰,松之骨也。质壮苍劲,久不朽,筋骨间风湿宜。治疗风致蛀牙,每天用汤剂漱口,或用骨灰擦拭,均有效。”

5、《本草颜回》:“松节,气温燥,如膝筋多风湿,疼痛酸胀,体弱者,用之疗伤。若阴虚髓亏,血燥火旺,则宜用之。”

6、《本草冲元》:“味苦温,无毒。主治各种邪气,久风,风虚足瘫,疼痛,酿酒,主足软骨风控。”

7、《应本草》:“苦,温。血中燥湿,关节间风除外。取乳香、木瓜治筋痉。”

8、《雷公药性解》:“关节松,主关节久,足痛。”

9、《本草读本》:“治肢关节活络,湿风可去。味道苦温,无毒。能强筋骨,益疾病,但松香有止痛的作用,甘、温略有不同。除了消肿和养心之外,还有同样的作用。松节,松为木之长,故字从公,质坚,性燥,味苦温;关节炎是松骨,所以可以治疗关节间的风湿,关节痛、香港脚等各种证候都可以治疗。泡酒好,因能益筋骨,故可见于肝肾。”

10,《本草纲目》:“味苦温,始于太阴阳明阴虚足厥阴之经,专治祛风于骨,燥湿于血,解毒杀虫,酿好酒。血虚者忌服。”

11,本草可读:“苦,温,无毒。治历风痛,治足无力痛。血燥湿冷,风洗牙痛。”

12,《本冯静元》:“性苦温,无毒。松关节强有力,久而不朽,故筋骨间风湿适宜,但血燥者不宜服用。松花润心肺,益气除风湿。今以燥湿治痘。”

13,《滇南草药》:“味酸,性平。通经络,治痰火,肌痛,湿无力,强筋松骨。”

14,顾松原医镜:“苦温。祛风除湿,止关节疼痛,可舒筋骨,但除痉燥血虚,中病必止。”

15,本草补:“炒可治关节间病,燥湿于血。”

第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要含挥发油:α-蒎烯。它还含有倍半萜、松油醇和萜类化合物。中国药典规定挥发油含量不得低于0.40%,a-蒎烯含量不得低于0.10%。

2.本品具有镇痛、抗炎和抗肿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