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出汗怎么办?根本原因是湿热!1方剂,祛湿热,固表止汗。
手好像洗了,不敢和别人握手。学习的时候一边擦手掌一边写作业,影响学习效率。我的脚和袜子怎么办?
这种现象在临床上其实也叫局部多汗症。据流行病学调查,青少年多汗症患病率较高,可达0.5%-1%左右。最常见的部位是腋窝(73%)、手掌(45.9%)和足底(41.6643)。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深受手足出汗的困扰,但去医院检查治疗,还是反复。那么,中医是如何应对这类疾病的呢?
事实上,中医对异常出汗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历代医家将其细分为自汗、盗汗、多汗、睡汗、汗出、无汗证,并指出对其他疾病表现出的汗出证应重在病因治疗。
其中导致手足出汗的总病机是阴阳失调,导致汗液异常渗出。正如《苏文阴阳别论》所记载:“阳加于阴,意为汗”,指出出汗是阳的蒸发,津液由体表形成。适度出汗可以疏通经络,抵御外感邪气,调整气血,平衡阴阳。出汗过多会损伤阴道液,气随汗液排出,严重者以阴去阳。
简单来说,汗液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阳,即阳气对阴和津液的温暖、搅动和蒸发,是汗液产生的动力;第二,阴和津液,也就是津液,是汗液的原料,就像烧开水产生蒸汽一样,锅里的水就是它的原料。
无论是阳气还是阴气和津液,任何一个虚或实都可能导致异常出汗。其中,导致阴阳失调、腧穴不稳的原因中,脾胃失调、湿热内蕴相当常见。
如上所述,汗液的产生既需要阳气,也需要津液。津液来自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的气血津液都是靠脾胃来运化水谷的饮食。
如果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积聚在体内,就会导致手脚出汗。其中湿热下降趋势通常以双足出汗多见。《古今医学全集》中也有说:“脾经湿热,致手足心汗出,冬季汗出愈多,故知湿热也不道德。”这类人除了手脚容易出汗外,还常伴有大便粘稠,舌苔厚腻。
那么,这种病该如何调理和改善呢?
健脾和胃、祛湿热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调理脾胃、消除湿热的经典方剂很多,但往往难以从根源上解决多汗问题。原因是由于年龄、病程、症状不同,病因病机会有所不同。
乐启生中医团队还指出,只有抓住主证,才能做到“方药证治”,同时充分掌握患者病情,随证加减药物,做到标本兼治。
之前来看病的22岁患者肖先生就是这种情况。肖先生说,5年多来手脚容易出汗,最近1年更严重。严重的时候甚至持续了1小时。他矮的时候手脚洗得像水一样,尤其是夏天或者紧张的时候,还伴有手指肿、小便黄、大便黏、睡眠不足。观察舌,可见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舌体肥大,舌缘有齿痕。所以中医辨证是脾气虚湿热瘀证。
处方:炙黄芪、防风、白术、浮小麦、麻黄、煅龙骨、煅牡蛎、芡实、吴茱萸、醋、乌梅、薏苡仁、檀香、鸡血藤、红花、水蛭烫、苍术、牛膝、盐黄柏、炙甘草;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
第二次诊断:肖先生服用上半部后,自称出汗程度减轻,出汗时间比以前短。尿黄,大便成形,还有黏黏的感觉。睡眠改善了,手指的丰满度也降低了。从他的舌头观察,可以看到舌苔颜色由黄转白,厚腻苔减少。如果效果不好,请继续服用上述14剂量。
三诊:手脚出汗较之前明显减半,大小便恢复正常,手指丰满度继续降低,睡眠明显改善。舌图为红色,边缘有白色皮毛和齿痕。调整处方,继续服用14剂量。经过四五次会诊,随访显示肖先生手脚容易出汗,失眠。
其实这种情况下,患者肖先生出汗太多,所以开的方子是益气止汗。处方是用黄芪、防风、白术的玉屏风散止汗,用浮小麦、麻黄止汗。龙骨和牡蛎是镇阳的主要药物,具有安神的作用。
因为汗是津液,人长时间出汗就会虚弱,是心之液。如果你长时间失去理智,你会发现很难入睡。五味子可以养心安神。“苏文评论发烧”指出:“毛衣也是必不可少的。”配方中加入乌梅、芡实,增强滋阴功效,主动发汗,固本培元。苍术、薏苡健脾祛湿,黄柏清热,牛膝活血调经,利水通淋,降火,使湿热从小排出。
暗红舌的特点是血瘀,鸡血藤、红花、水蛭活血化瘀,檀香行气疏肝。在活血药中加入行气药,可以增强活血化瘀的力量,活血可以行气疏肝。将草药和甘草混合。诸药配伍,整体来说,外强筋表,内清湿热,活血化瘀,益气健脾。
希望以上相关内容表达能让更多的朋友受益,需要辩证指导的朋友也可以点击我的头像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