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后背痛、驼背、骨折?这是一种病!防控刻不容缓。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世卫组织),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有疲劳、骨痛、活动受限、肌肉痉挛、身材矮小等。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性激素水平下降、钙摄入量减少、维生素D缺乏和体育锻炼减少。
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措施、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一、基础措施是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和已确诊骨质疏松的人群。
1.加强营养,均衡饮食:建议采取富含钙、低盐、蛋白质适中的均衡饮食。蛋白质每日推荐摄入量为0.8 1.0g/kg,每天摄入3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
2.充足的阳光:建议尽量让皮肤在太阳下暴晒165438+凌晨0: 00到下午3: 00,每周两次,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要涂防晒霜,以免影响阳光效果。但要注意避免强烈的阳光照射,以免灼伤皮肤。
3、经常锻炼: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敏捷性、力量、姿势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还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建议定期进行负重和肌肉力量练习,以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如重量训练、其他抗阻运动和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乒乓球。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戒烟,限酒,避免喝太多咖啡,避免喝太多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5.骨骼健康的基本补充剂
钙:摄入充足的钙有利于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提高骨矿化,维持骨健康。我国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推荐成人元素钙每日摄入量为800mg,50岁以上人群应适当增加至每日1000~1200mg。
维生素D:充足的维生素D不仅可以增加肠道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矿化,还可以维持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成人维生素D的推荐日摄入量为400IU65岁及以上,推荐日摄入量为600IU当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剂量可增加到每天800-1200IU。补充维生素D后,还应注意定期复查25OHD,保持25 OHD >;30ng/ml以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风险。
二、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哪些?
对于经骨密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曾发生椎体或髋部脆性骨折且骨量减少、骨折风险高的患者,应考虑药物干预。
1.骨吸收抑制剂
双膦酸盐:阿仑膦酸盐、唑来膦酸、利塞膦酸盐、伊班膦酸盐等。降钙素:鳗鱼降钙素和鲑鱼降钙素。绝经后激素替代:雌激素替代和雌孕激素补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口服雷洛昔芬适用于绝经后妇女。
2.骨形成促进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特立帕肽。
3.多作用药物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骨化三醇和α-骨化三醇。维生素K2:四烯甲苯醌是维生素K2异构体。锶盐:雷尼酸锶。中药:成分主要有骨屑总黄酮、淫羊藿苷、人工虎骨粉。
三、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1.治疗性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抗阻运动(如负重运动)、冲击运动(如体操、跳绳)和振动运动(如全身振动训练)。
2.太极拳可以增加髋部和腰椎的骨密度,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韧带、肌肉和肌腱的柔韧性,提高本体感觉,加强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
3.运动要注意少躯干屈曲和旋转。
4.行动不便的人可以选择拐杖、助行器等辅助装置,提高行动能力,减少跌倒的发生。此外,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环境改造,比如将楼梯改为坡道,卫生间增加扶手,增加安全性。
5.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以佩戴矫形器,以减轻疼痛,纠正姿势,防止再次骨折。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海涛提醒,骨质疏松症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只有发生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发现自己患上了骨质疏松症,所以被称为“无声病”或“无声疫”。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骨质疏松发出的一些“警报”:牙齿松动、指甲变软、体重减轻、身高下降、走路不稳、皮肤变薄、骨痛、活动能力下降。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可防可治,但不能根治。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和自我管理,可以大大降低骨折的风险。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伊丹供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