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指南:药性理论(三)沉浮

1.各种药物的沉浮

上下、浮沉是用来概括药物作用趋势的一种药物性质。上下是上下的意思,下下是发散的意思,下下是汇聚、储存、排便的意思。

盛衰的判定是根据药物各自的疗效和所治疗的具体病证,其具体判定方法是根据疾病相对于病证的趋势。人体的各种疾病和证候,由于气机升降的障碍,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疾病走向。常见的如呕吐、气喘咳嗽、腹泻、脱肛、子宫脱垂、自汗盗汗等,都是内向的。能改善或消除这些疾病趋势的药物分别有向下、向上、向内和向外的作用趋势。

掌握药物的盛衰,可以充分利用其作用趋势,纠正机体的功能障碍,使之恢复正常;它还可以用来引导形势,帮助消除邪恶的精神。其使用的总原则是:(1)抑郁者宜升不宜降;逆势者,不涨反跌。

根据其各自的功能和具体疾病,常用具有解表、升阳、祛风、散寒、呕吐、开窍、透疹、温阳、益气功能的药物来治疗表证、子宫脱垂、风湿痹痛、中寒泻下、神志不清、皮疹不畅、阳虚和气虚。

大部分都是跌宕起伏;具有清热泻下、利水燥湿、安神潜阳、熄风止呕、止咳平喘、收敛消积等功效的药物,常用于治疗内热、热性便秘、水肿、尿痛、失眠多梦、肝阳上亢、呕吐、哮喘、食积等症。

2.影响药物沉浮的主要因素

影响药物沉浮的因素有四个。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有上升和下降趋势的药物都是温甘味的。有沉降倾向的药物多为寒、苦、咸。因此,前人往往把四气五味作为影响和决定药物盛衰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四气五味和盛衰从不同角度概括了药物的作用特点,是间接相关的,不能作为绝对因素相互影响和决定。

影响药品涨跌的因素还有药品质量。前人更注重药物的盛衰与质量的关系,认为花、叶等轻药多为盛衰,而果核、石决明等重药多为沉落。但也有很多例外,很多种类的花药都有沉淀(如芫花、款冬花、槐花、旋覆花等。),而重质的也有起伏。因为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所以质地的轻重不能作为判断和解释药物盛衰的主要依据。

药物的沉浮是每种药物本身的特性,直接关系到它的主要功效。所以李时珍认为“盛衰在物”,但通过有目的的配伍加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改变药物的作用趋势。所以李时珍也说药物的沉浮“也在人”。常用的加工方法,如“酒养,姜发散,盐入肾而下”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