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皮简介

目录1拼音2来源3拼音名称4桐皮别名5来源6原剂型7化学成分8功能主治9桐皮用法用量10附件11摘录附件:1桐皮处方2桐皮中成药3桐皮1古籍中的拼音tóng pí

2来源《本经》

3拼音姓名Tónɡ皮

4.桐皮的别名有白桐皮(论药性)、水桐皮(湖滨集简方)、桐皮(纲要)。

来源为玄参科毛泡桐或毛泡桐的树皮。

6原形①泡桐(诗集),又称:柏桐(陆机诗集)、易通(陶弘景)、黄通(本草)、通(通谱)、华通(品汇要)。

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灰棕色,光滑;小枝粗壮,棕色和光滑。叶卵形或长圆形,长10 ~ 15厘米,基部心形,先端尖或渐尖,全叶顶部有短星状毛,瞬间光滑,底部密被灰黄色星状毛,叶脉光滑。叶柄长6 ~ 12厘米,有毛。花序圆锥形;花大,可达10cm;花萼卵球形钟形,密被星状绒毛,5深裂,立即平滑的筒部,顶部裂片厚和稍尖,具宿存毛;花冠白色,内部有紫色斑点。这根管子长7厘米,直径4厘米。外面有星状毛,裂片几乎是方形的。上唇较窄,下唇较宽,末端有齿或凹头。雄蕊4,2强,藏于花冠筒,没有退化雄蕊;子房2室,花柱纤细,内折。蒴果精华,长方形,可达7厘米。种子多数,平,有翅。花期为2月至3月。结果期为8-9月。

多为栽培,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省、湖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2)毛泡桐,又名:紫花桐(陈娟《通谱》)、岗桐(简编)、日本泡桐。

叶全缘或3 ~ 5裂。花的外面是淡紫色有毛,里面是白色带紫色条纹。蒴果顶端尖锐,长约2.3厘米。

分布于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地区。

上述两种植物的嫩根或根皮(泡桐根)、木质部分(泡桐木)、叶(泡桐叶)、果(泡桐果)、花(泡桐花)也都入药,各有专文详述。

7化学成分毛泡桐树皮含紫丁香苷0.3%。

功能:主要用于治疗痔疮、淋病、丹毒、跌打损伤。

①经典:“治五痔,杀三虫。”

(2)别录:“治豚气病。”

③药性理论:“治五淋,泡发去头风,养发。”

(4)《纲要》:“治恶疮,小儿丹毒,以煎汤敷之。”

9桐皮内服用法用量:煎服,0.5 ~ 1两。外用:捣或煎服。

10附件①伤寒治了六七天了,很热,觉得烦,疯了,就想去:我把黑的剥下来,细细的掰,做长,这样就做了一捆四寸,拌酒,一升水,一升白开水,一升我,我一下子就服了,吐了几升绿黄色的汁。(“填充肘部背面”)

(2)跌打损伤的治疗:泡桐树皮(去青留白),用醋炒捣。(《湖畔集简方》)

11摘自*字典

中医通脾散的方子拼音:tǔjρngpísǐn方子:土荆皮朱武渔阳庄西丁人们信斑蝥、范明矾、川椒、细辛、通皮、槟榔、煅明矾。...

三龙散的方子名称:三龙散由五龙尾(屋上吊灰)、赤龙须(棕桐皮烧灰)、黄龙干(大灶下中央土)等份组成。适应症:...

补养胃汤带,龙骨牡蛎粉加1元;如果出血持续时间较长,在棕桐皮(旧的好,留灰)和新丝棉(留灰)各加1元。...

里基次、姜汁、炒切丝)1两、茴香(砂洗、炒)1两、桐皮1两、附子(加工、去皮脐带)1两、川乌头(加工、去皮脐带)...

黄金不换生姜1、川椒1、皂荚1、半夏1、防风1、桐皮1、川芎1、牛膝1、三叶紫金牛。...

更多的处方是用于桐皮。

用通脾的中成药田七大爹石丰膏,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1)备用;残渣和其他十三种海桐皮用60%乙醇提取三天,过滤,从滤液中回收乙醇。...

桃花粉:干地黄(生)、桃木(白皮)、柳兰(叶)、干桐皮(白皮)、生姜、藤叶、果丹等分。适应症: "...

更多使用桐皮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桐皮《本草纲目》:【木部二卷三十五】其实桐子也像白桐一样略尖,又像诃子一样粘稠,房中肉黄。二童的肤色一样,只是花和叶不一样,身体结实缓慢。还有一个冬天的月亮...

普济方:【卷三十二肾门】肾风毒入腰足(附一论述)。附子(去皮脐带)、牛膝(去芦苇一两片)、桂心海桐皮、槟榔(各三分)、干全蝎(略煎半熟)为末。将蜂蜜炼成药丸...

《普济方》:【卷311疮门下部】汗出不足。所以,阴汗寒。晚上自我发泄。风邪利用它,然后它发痒。方还通脾散治疗阴囊湿痒。黄连、全蝎、硫磺、花椒、樟树皮、海桐皮白...

普济方:【卷十五肝门】肝风毒流注入足膝筋脉止痛(附)。里里外外全。那么邪恶就无法入侵。如果长期肝气不足。补肾方剂海桐皮散(盛辉方)用于治疗肝风毒。流动你的脚和膝盖。肌腱紧绷。渴望...

《盛济宗录》:【卷150女血风门】女血风去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