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心肌酶试验LDH和CK低是怎么回事?
肌酸激酶(CK)的临床意义:它也被错误地称为磷酸肌酸激酶(CPK)。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其次是胎盘和大脑。其活性测定最初用于诊断骨骼肌疾病。当出现各种类型的进行性肌萎缩时,血清CK活性增加。神经原因引起的肌肉萎缩正常时,皮肌炎时可轻度或中度加重。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中,血清CK极高,可高达正常上限的50倍。心肌梗塞早期CK活性增高,梗塞后2 ~ 4小时开始增高,可达正常上限的65438±02倍。其对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高于AST和LD。但这种酶升高的持续时间较短,2 ~ 4天就会恢复正常。如果再次上升,往往预示着又一次梗塞。在病毒性心肌炎中也明显升高,对诊断和预后有参考价值。脑血管意外、脑膜炎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也会增加。此外,剧烈运动、各种插管、手术、肌肉注射冬眠灵、抗生素也可能增加。注意:最好用血清,血浆也可以。血清中的CK在室温下4小时,4°C 8 ~ 12小时,冷冻2 ~ 3天不稳定。温度升高引起的酶失活是不可逆的。参考值:8 ~ 60 U/L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临床意义:正常血清大部分是CK-MM活性;含有少量CK-MB,不超过总活性的5%;升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胸痛发作后,血清CK-MB的升高先于总活动量的升高,24小时达高峰,36小时内其波动与总活动量平行,48小时消失。在8 ~ 12小时达到高峰的患者预后优于24小时。如果下降后又上升,提示有心肌梗死复发。注意:血清和血浆都可以。它可以在4°C下储存几天,在-15°C下储存两周。如果使用血浆,应使用EGTA代替EDTA进行抗凝。冰冻血浆应在30℃以下融化,由于CK同功酶半衰期短,CK同功酶活性受样品采集时间影响较大。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