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感冒的药。

1.基础治疗

祛风解表治病。手太阴、手阳明经、督脉为主。

合谷大椎太阳风池在要点。

用穴位是不是很冷很冷?你为什么不看看它?加曲池、赤泽、大鱼际;鼻塞者,加迎客香;因体虚而感冒者,加足三里;喉咙痛的,少加商;如果全身酸溜溜的,加个柱;湿者,加银陵泉;那些在夏天中暑的人将被加入委员会。

毫针泻法操作要点。风寒感冒,大椎灸;风热感冒,大椎刺络拔罐。在配穴上,足三里补或平泻,少上、委中刺放血,其余穴泻。

方毅感冒是外感邪气侵袭肺卫所致,太阴与阳明互为表里。所以选择手太阴、阳明经,祛邪解表。督脉掌管全身的阳。温灸大椎穴,可通阳散寒。刺络放血,可清热祛邪。风池是足少阳经和阳卫经的交汇处,阳卫经为苦、寒、热。所以风池既能驱散风邪,又能配合太阳穴清脑。

2.其他治疗

(1)拔罐法选取大椎、沈竹、大榭、舒菲,拔罐后离罐15分钟,或采用拔罐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感冒。

(2)挑络拔罐法选取大椎、风门、沈竹、舒菲,消毒后用三棱针挑取,使其自然出血。出血点颜色变淡后,穴位加拔罐,留罐10分钟,即可,清洗局部,再次消毒针眼。此法适用于风热感冒。

(3)耳针选用肺、内鼻、下屏尖、额部,采用中强刺激。咽痛加咽喉和扁桃体,毫针疗法。

3。感冒的其他治疗方法

1.敷贴疗法:取大蒜2片,用面粉捣碎,做成圆锥形,塞入人的鼻孔(两侧交替),每次放置15-20分钟,每日4.5次。具有祛风散寒、宣肺开窍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

2.外治:取葱白30克、生姜30克、盐5克,捣成糊状,加白酒适量调匀,用纱布包好,擦在胸、背、肘、腋窝、手、脚上。一般有解表祛邪的功效。摩擦后15分钟左右会出现出汗,感冒症状可以缓解。

3.食疗取紫苏叶3-6克,生姜3克,洗净切碎,放入茶杯中,倒入开水200-300毫升,盖好浸泡10分钟,再放入红糖15克拌匀,趁热饮用。具有解表祛邪的功效,适用于初感冒、恶寒、无汗、头痛者。

4。如何巧选中成药治疗感冒

随着气温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人感冒。治疗感冒的口服中成药毒副作用小,简单,不影响工作,符合循序渐进的用药原则。但是,面对市面上种类繁多的药物,我们不能盲目选择,一定要根据症状来使用,否则不仅无效,还会延误病情,甚至加重病情。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选择方法。

1,风寒感冒。症状为恶寒、轻度或无发热、头痛、鼻塞、流鼻涕、喉咙痒、咳嗽。此时应选用辛温解表的药物,如九味羌活丸、苏神李飞丸、宣彤李飞丸,而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灵翘解毒丸、灵甘阳感冒片不能选用。误用会加重病情或延迟愈合。

2、风热感冒。症状为严重发热、轻度恶寒、头痛、咽喉红肿痛或胀痛,或口干、咳嗽、痰黄稠。此时应选用辛凉解表药,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灵甘阳感冒片、灵翘解毒丸等,但不能选用九味羌活丸、参苏力肺丸、通玄利肺丸等。误用会导致体温升高,咽喉痛加重。

3、感寒湿凝滞寒。外感风寒表证,发热恶寒,体温低,头痛,内有痰湿,胃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选用藿香正气水溶液或藿香正气水等能解表湿的药物,保和丸、山楂丸不宜服用。

4、双表情冷。症状为热盛恶寒,头痛头晕,口苦口干,咽痛,便秘,小便涩涩。此时应选择表里兼治的药物,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童生丸等。

5、气虚寒。症状表现为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平时易出汗,畏寒,乏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热,流鼻涕,持久不散,或反复感冒。此时使用普通感冒药效果不佳,应选择补中益气丸。

5。中药方剂

(1)

血虚外感的辨证。

用辛凉药治标。

方明桑枝茅根汤

包括嫩桑枝30克、白茅根30克、霜桑叶9克、纯连翘9克、苦桔梗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源头在南方寒冷。

(2)

外邪辨证是由疫邪和毒邪引起的。

治汗解表,清热解毒。

方明唐。

由青蒿6克(下)、柴胡12克、桔梗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金银花12克、板蓝根12克组成。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陈炯反抗的根源。

(3)

外感风热辨析。

治疗方法为辛凉解表,清热宣肺。

方明印·唐智。

它由金银花12g、连翘12g、栀子10g、薄荷5g、牛蒡子10g、桔梗6g和甘草6g组成。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出处是朱光华。

(4)

阴虚与外感病的辨证。

治阴清热,宣肺解毒。

方名叫蓝迪汤。

包括板蓝根50克、生地50克、麦冬20克、知母20克、桑叶20克、桔梗15克、蝉蜕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三次。

来源是的程。

(5)

辨证:湿邪外侵,内抗脾胃。

治疗方法:芳香化湿,发汗解表,理气健脾,调理胃肠道。。

方明火三浦仁堂。

由广藿香8克、厚朴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薏苡仁12克、砂仁3克组成。

用法:水煎服,1次,每日2次。

来源孙克勤方。

(6)

外感寒的辨证。

治辛热解表。

方明静防排毒汤加减。

它由荆芥10克、防风10克、桑叶9克、豆豉10克、独活10克、前胡6克、陈皮6克、薄荷6克(下)、生姜2片、杏仁10克、紫苏叶9克组成。

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

从源头闻鸡食谱。

(7)寒有内热外寒。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发明了这种“感冒合剂”。具体处方如下:

炙麻黄6g杏仁10g石膏30g甘草5g。

柴胡10g黄芩10g板蓝根15g金银花20g

羌活10g紫苏叶10g薄荷6g

疾病的名称。指风寒等外邪或季节不当引起的疾病。见丹溪心法温和寒。《医理真传》卷一:“夫病而言外感,则邪气由表入里。什么是局外人?风、寒、夏、湿、燥、火、六淫。”临床上分为轻重、寒热。《证治精要》卷二:“感冒是一种病,风寒证也有两种,即外感伤寒初起症状较轻,故名感冒。”临床上常见恶风恶寒、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头痛、全身酸痛,或发热、咳嗽,或咽喉痒、咽痛。对于伤风感冒,宜用辛味药温表,用葱黑豆汤、方静败毒散等方剂;风热感冒者,宜用辛味药解表,如银翘散、桑菊饮等。体虚者感冒,宜饮苏神。流行趋势感冒的人,也叫季节性感冒,一般比普通感冒严重。齐严嵩集:“凡寒症轻治,疏于医治,饮食不节制,使病轻而重……”建议医生和患者不要低估这种疾病。见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时尚感冒。还有:感冒对感冒有个俗称。李仲子提出用消风散、肾舒散、川芎调茶散治疗四时感冒、感冒头痛、鼻塞重、发热恶寒。如果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唾液黏稠,可以选择桑菊饮、银翘散、苏星散。如果看到畏寒甚至口渴、心烦、便秘、脉搏加快,可以加减清凉饮料。

6.食疗方法

1,多喝水:可以加快病毒的排出,最好是白开水。如果不能喝,可以加果汁或者茶来调节口味。

2、白菜萝卜汤:白菜心500克,切块,白萝卜120克,切成薄片,加水800毫升,煮至400毫升,加入适量红糖。每次200ml,一天两次,服用三四天即可痊愈。

3、苹果蜂蜜水:苹果5个去皮,切成小块,加入1升水,煮沸5分钟,自然冷却至40摄氏度,加入少许柠檬汁和适量蜂蜜,搅拌均匀,少量饮用,每日数次。

4、姜丝萝卜汤:姜丝25克,萝卜切片50克,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加入适量红糖。每次200ml,一天1-2次。

5、葱蒜粥:取洗净的葱10,切碎,蒜3瓣,大米50克,加水煮粥。每次150ml,每日两次。

6、洋葱饮料:洋葱1,切碎,加入鲜牛奶250毫升,煮沸,自然冷却,加入适量蜂蜜,睡前服用100毫升。

7、姜可乐:鲜姜50克,加可乐1000毫升,煮沸,热饮,每次100毫升,每日数次。

8、橘皮冰糖饮:鲜橘皮50克,加冰糖适量,用开水冲泡为茶。

9.银华薄荷饮料:银华30克,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先将金银花、芦根加水500毫升,煮沸15分钟,再加入薄荷煮沸3分钟,滤出加入适量糖,温服,每日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