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分多少克?是0.3克还是5克+30?

0.372克。

中医临床和研究都会遇到中医的重量单位换算问题,现代的重量单位换算很简单。即:1斤= 2斤,1斤= 10两,1两= 10钱,1钱= 5g,1g = 10分,65438分。初学者和中医爱好者往往对体重换算心存疑虑;有些材料是误传的,曲解了国家的本质,误导了人民的子女。鉴于此,有个傻子也敢献计献策,整理了一下关于体重换算的资料,名为《中医体重单位换算》,供网友参考。愚识有限,错漏在所难免,请指正更正,不胜感激!

从秦始皇制定统一计量到新中国成立,我国一直使用每斤16两的计量方法。南宋数学家杨辉在《每日算法》(1262)中编造了“一斤两价”的宋公式:

“一求,凡六二五;二、求,退位125;三个请求,1875;四个请求,改为二十五个;五,三,一,二,五;六个需求,两个价格,三七五;七,四,三,七,五;八个请求,转身变成五个。”意思是一两等于0.0625斤,两两等于0.125斤...到了元代,大数学家朱世杰的著作《算术启蒙》(1299)被提升为以下十五句话:

“一退625,二留125,三留1875,四留25,五留3125,六留375,七留4375,八留单五,九留5625,十留625,十一留6875,十二留75,十三留8125,十四留875,十五留9375。”

当时的十六两秤叫十六两秤,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组成,警示商人诚实守信,不可欺、不可欺;否则,缺一两个就丢了性命...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度量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按照当时一斤等于多少克来换算。请查阅历代度量衡汇总。比如从秦到西汉,1斤相当于258.24克,隋初1斤相当于668.19克,隋末1斤相当于222.73克。

另外,根据1975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铜尺,自记重量为100斤,实际重量为64斤。那么每斤相当于640克(历代度量衡总结中的标准是596.82克),与汉代的258.24克相差甚远。

从1959开始,一斤等于十二: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公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单位,并在全国推广使用,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一斤,因换算麻烦,应改为十二两一斤。”中医的计量保持不变。

从0979+65438+65438到10月,中医计量单位也改为公制,用“克、毫克、升、毫升”代替“两、钱、分”。

“钱”换算成“克”,近代以来常用的换算方法是:500克(1斤)÷16(旧制16两为一斤)÷10(旧制10两为一两)=3.125克(665。

总结:古代的度量衡制度历经多次变化,明代以后大体稳定,变化不大,一斤基本在595克左右。直到1929,进行了计量改革,旧制每斤595克改为每斤500克。还需要指出的是,在1929和1959的改制中,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处理,旧制度不变。这样,从明朝到1979,钱换算成克的正确公式应该是595 ÷ 10,1钱(1钱=10分),大约是3.72克(3.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