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的起源和故事。
雷公藤——从金钱草到治疗麻风病的内服药物
相传“神农尝百草,断肠草死。”千百年来,人们对神农的奉献充满了敬佩和惋惜。而这个传说也赋予了“断肠草”神秘的色彩。
在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有一个关于“水草”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名叫朱的学者,在路上口渴,碰巧遇到一个卖茶的漂亮女孩。买了一杯茶后,她突然腹痛难忍,中毒身亡。原来这茶是用水冲泡的。许愿生死后,我成了“水莽鬼”。但他没有找身替身害人,反而救了很多中毒的人。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野草,又名芒草、鼠草。此物有毒,食之则惑,故名。”生长在滇南的是红色的,叫火炬花;生长在岳阳的叫黄藤。如果进入人和动物的腹部,会粘在肠子上,黑烂半天,也就是俗称的“烂肠草”。
湖南岳阳有个“黄藤岭”,雷公藤遍地生长。当地人自杀的时候,只需要服六七针雷公藤就死了。十几年前,一个被麻风病折磨的年轻人,专门找到这座山,摘了一把雷公藤,熬了一碗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没想到,吃了之后,吐了一天,睡着了。我不但没死,而且全身轻飘飘的,病也去了大半。“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故事传到了一家麻风病防治医院,医生受此启发,于是尝试用雷公藤煎剂口服治疗麻风病,并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