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工药材
常见的中药材加工方法:
洗涤和挑选。洗主要是洗去药材的沉淀物和污垢,多用于根和根茎。药材直接晒干或阴干,气味芳香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精选主要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同时进行初步分类,有利于分别加工和干燥。
修剪和切割。采用修边、切割、整形等方法去除非药用部分和不合格部分,使药材整齐,便于包装,如剪去芦头和须根、切片、切瓣、起酥油等。目前大部分药材都是在产地边新鲜边加工切割,容易切割,片形好,干燥快,减少了一些工序,成本低。
去皮去壳。除去果实种子或根、根茎类药材、树皮类药材的表皮或外壳,使药材表面光滑平整,有利于干燥和贮藏。一般是果实和种子采收,晒干去壳,去籽;或者先把壳和籽去掉,然后晒干。
蒸、煮、烫。有些药材经过蒸、煮或烫后晒干。含有粘液汁、淀粉或糖的药材不易干燥。蒸、煮或烫后,干得快,不易生虫。加热时间和加热方式取决于药材的性质。药材加热后不仅容易干燥,而且有利于刮痧和抽芯。
熏蒸硫磺。干燥前后用硫磺熏制。有些药材为了使表面颜色变白,防止霉变,经常用硫磺熏制。目前基层普遍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好,成本低,应用历史长。但二氧化硫残留量高,出口往往受限,应引起重视。新药典规定了部分药材的二氧化硫残留限量。
出汗。将药材晒干或用小火烘至半干或微沸(蒸),然后堆积起来产生热量,使其中的水分散发出来的方法,俗称“发汗”,可根据情况反复多次,有利于药材的干燥、软化、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
干的。去除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霉变、虫蛀、有效成分分解变质,便于储存,保证药材质量。除了少数名贵药材,都需要烘干。常用的方法如下:1)晒干。直接晒干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大部分药材都是用这种方法烘干的。要注意:①此法不适用于含挥发油的药材,以免挥发油损失。②此法不适用于颜色及有效成分受阳光照射后易变色者。③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暴晒后容易爆裂。(4)药材晒干后,凉了才能包装,否则会因内部温度高而发酵,或因局部水分不完全,局部水分过多而发霉。2)烘干。加热干燥药材。一般以50~60℃为宜,对一般药材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70~90℃的温度可用于干燥含维生素c的多汁水果药材,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含挥发油或需要保留酶活性的药材。如果富含淀粉的药材需要保粉,应逐渐提高干燥温度,避免新鲜药材遇到高热淀粉而糊化。3)阴干。将药材放置或悬挂在通风处或阴凉棚下,避免阳光直射,通过空气中水分的自然蒸发使其干燥。主要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花、叶、草。有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容易脱离果肉或干涸,所以一定要揉搓。有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会被打磨。4)烘焙。与干燥法相似,但温度略高,在瓷砖、陶器上加热。多用于干燥或研磨一些动物药材。
八
选择并分级。对加工药材的规格和等级进行分类的方法是产地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药材的规格等级是药材的质量标准,应切实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