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小伙海上漂流133天,却因来自中国而被拒绝救助。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但是,《鲁滨逊漂流记》毕竟是小说,不是真实的东西。但是,我国曾经有一个年轻人,他的经历和鲁滨逊非常相似,在海上漂流了133天,被称为“中国的鲁滨逊”。他已经在海上漂流了四个多月。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潘濂出生在海南的一个农民家庭。我父亲是个武术家,每天走街串巷收徒弟。于是他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武术强身健体,也是为了在乱世自保。1936,父亲托人带他去香港谋生。潘濂先是在“坦达”号船上当学徒,三年后与一艘名为“贝洛蒙”的英国船签订了合同,在那里当二等侍者。他没想到的是,他签的船会出事。
1942 165438+10月23日下午2点10分,“贝洛蒙”号正在大西洋执行战时运输任务。当它到达亚马逊河以东750英里处时,被德国U-172潜艇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中,55名船员大部分遇难。在船下沉时,潘濂立即穿上救生衣,在船爆炸前跳入海中,救了他一命。他在海上漂流了两个小时,终于找到了一只救生筏,并开始改装救生筏,让它能遮风挡雨,继续前进。
令潘濂惊讶的是,救生筏的金属箱里有超过65,438+000升的淡水、罐头、照明弹、手电筒和饼干。虽然淡水和食物不多,但能坚持一会儿,还有信号弹,这让他对获救充满信心。每当下雨的时候,他都会设法收集雨水,保存起来以备后用。很快,食物和淡水所剩无几,我们必须寻找淡水和食物。由于潘濂不擅长水性,他经常在手腕上绑一根绳子,另一端系在救生筏上,以防自己落水。
手电筒用完了,于是潘濂把里面的弹簧拿出来,和其他钓鱼工具一起做成鱼竿。但是,这种鱼竿只能钓小鱼,钓不到大鱼。于是,他从救生筏的木板上取下一根钉子,把钉子弄弯,专门钓大鱼。有了大鱼竿,食物基本有保障。生鱼有腥味,难以下咽,而且容易变质,所以潘濂把它们晒干做成鱼干,味道更好,也更好保存。海上的天气多变,一阵大风让他失去了大量的淡水和食物。为了生存,他抓了一只鸟,杀了它,喝了它的血解渴。杀鱼的腥味引来了鲨鱼。潘濂没有逃跑,而是设法抓住了一条鲨鱼,喝了它的血,把它的肉做成鱼片。
在此期间,潘濂有两次逃脱的机会。一天,他遇到了一艘货船。船上的人看到了他,但他们没有救他,因为他来自中国。后来他遇到了美国海军的一架侦察机,请求帮助。这一次,美军在海面投下浮标,却被大风暴卷走,失去了逃生的机会。由于长时间缺乏食物和水,潘濂的健康状况变得很差,他的大腿和手臂上长有脓包,并伴有水肿。他只能靠使劲掐自己来保持清醒,因为一旦睡着,他就会成为鲨鱼的食物。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他发现海水的颜色已经褪去,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1943年4月6日,潘濂在海上漂流了100多天,终于到达巴西海岸,被渔民救起。后来,在英国领事馆的安排下,他回到了英国,并被乔治六世国王授予大英帝国勋章。后来移民美国,在纽约结婚,死在布鲁克林1991 1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