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

你弄错了。你说的不是江西吉安。江西位于长江以南。怎么会有高句丽的文物~ ~

你说的是吉林省集安市。

1.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该国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203.5公里,是中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西南与辽宁省接壤,北与通化市接壤。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风景秀丽。被誉为吉林的“小江南”。全市面积3217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乡镇、3个街道和126个行政村,总人口230373人。有汉族、朝鲜族、满族等9个民族。是中国东北边陲重镇,长白山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全市辖4个街道,9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团结街、黎明街、童生街、城东街、青石镇、玉林镇、华店镇、头道镇、清河镇、台上镇、菜园镇、鲁大镇、王泰镇、马咸乡、凉水朝鲜族乡。

吉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公元前37年,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高句丽在鸭绿江和浑江流域中游建立政权。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吉安市),吉安作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25年。公元668年高句丽灭亡后,经历了渤海、辽、金、元、明等朝代。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吉安县成立,1965年改为吉安县,1988年5月改为吉安市,1988年7月被省政府确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吉安市属亚温带大陆性气候,长白山系老岭山脉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境。这里是吉林省高温多雨地区,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被誉为“吉林小南方”。全市年平均气温6.5摄氏度,无霜期约150天,年降水量800-1000mm。吉安自然资源丰富。有五大资源。

(1)森林资源。吉安,位于长白山南麓,是一座“八山一水半田”的山城,有林地面积390万亩,森林覆盖率81.35%,活立木蓄积量1706万立方米,有松、椴树、桦树、水曲柳等250余个树种,其中

(2)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0多种,其中有金、银、铅、锌、铁等。有很大的存储容量。非金属包括硼、石墨、云母、硅石、石棉、石灰石、大理石等。目前已开采的金、银、铅、锌、铁、硼、石墨、石棉等14种。

(3)是特色资源。有几十种著名的中草药,如新开河人参和人参,鹿茸,细辛,五味子,中国林蛙等。还有大量的蕨菜、蘑菇、木耳、山楂、葡萄、栗子等土特产。

(4)水资源。水资源极其丰富。浑江、鸭绿江穿城而过,河流339条,小支流300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鸭绿江、浑江、铜沟河、马咸河、新开河、尾沙河,年径流量1.765亿立方米,水电储量丰富。有四座大型水库和云峰、威远两座大型电站,总装机容量654.38+0.66万千瓦。

(5)旅游资源。吉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以名胜古迹文化游、生态环境游、边疆风光游为主的旅游业方兴未艾。古代灿烂的文化在吉安留下了著名的文物古迹,许多地方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泰王碑、五盔之墓、内城、丸部山城、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将军墓等高句丽古迹早已名扬海内外,“古迹文化游”让人流连忘返。吉安属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山奇绿美,以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环境游”足以让人领略到江北名山大川的秀美风光。吉安是边境城市,中朝界河鸭绿江风景优美。以朝鲜三、四、五天为主的“边境风光游”独具特色,异域风光令人陶醉。

第二,韩国的溯源

(一)、高的《韩

“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史书亦称“高句丽”,简称、,现又称为“高氏高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存在于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一个民族地方政权。由于高句丽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疆域横跨今天的中国、朝鲜和韩国,双方都声称高句丽属于自己的原始民族。

高句丽皇族姓高,版本很多。《晋书》载“继而姓高”;《三国志遗》记载“自言是天帝之子,生于太阳之下,故自名高”;李成修《帝之韵》载“朱蒙初寿,为全国之冠,故姓高”。但是三个记录都不可信。

(二)、王

韩国(?),简称李,是中世纪位于东亚朝鲜半岛上的一个王国(918 -1392),由王建建立。从1287开始,高丽王作为元朝的藩属国,恭城王从1356开始回归独立。13世纪至14世纪,曾是元朝的属国,元朝将其列为行省之一,称为“东方藏书省”,直至元朝灭亡。为了避免与高句丽混淆,它在也被称为王的朝鲜。历史

918年后,高句丽弓王部王建为王,推翻弓王,迁都故乡宋岳,改名荆凯(今朝鲜开城),改称朝鲜。935年灭新罗,936年灭百济,建立朝鲜王朝。高丽王朝建立后,采用中土国家的皇室制度,直到1275,成为元朝的藩属。这与朝鲜王朝后来采用的低于中国的封号的藩属制大相径庭。比如首都被称为“帝都”;

首都的皇宫称为“皇城”;

国王的命令叫“圣旨”;

国王的继承人叫“太子”,不叫“王世子”或“紫苑”;

国王的母亲被称为“太后”,而不是朝鲜王朝的“大公主”。

官制与中原相同,包括尚书省、中书省、六部、枢密院。

993年,朝鲜被辽国打败,被迫与北宋断绝关系,投降辽国。此后,为了防止入侵,韩国在北方修建了长城。1127被迫投降晋国。1135年,西京平壤发生“苗青起义”,引发全国农民暴动。在抵抗契丹和女真期间,军事力量大增。1170和1173年发生了两次政变,为首的是军事统帅郑忠福。政变废黜了国王,杀害了贵族文官,最终建立了以军事统帅崔钟贤为人质的“杜芳”政权。1231年,蒙古军队进攻朝鲜,国王和皇室迁到江华岛,朝鲜抄起义军抵抗蒙古和元军,直到1273年。1275年,元朝令高丽改官阶,尚书省、中书省为众议院,枢密院为秘司,御史台为检察司,吏部、礼部为典律司,刑部为典律司,辅褒、平章为批,我为孤,绩为献。同时废除了韩国的寺庙名称制度。后来,李氏朝鲜也继承了朝鲜投降中原后的官职和习惯。1280年,元朝为了进攻日本,干涉朝鲜国家事务,在沈阳设立东进省。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的失败,东进省解散,1287年,东进省重新建立。之后,高丽王成为元朝的属国,于1356年回归独立。1359红巾军入侵朝鲜。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87年,朱元璋试图收复原东北元朝领土。朝鲜国王仍然依附于蒙古残余的北苑,拒绝归还,并派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反对出兵,发动政变。1392年在开城废黜国王,改称朝鲜,朝鲜灭亡。

中国史书把高的朝鲜和王的朝鲜混为一谈。

王氏朝鲜建立于918年,1392年被李氏朝鲜取代,时间跨度为五代中期至明初。所以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都有《高丽传》。

纵观这些史书的记载,《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的高丽写进《王高丽传》的,而《宋史》则是“王位高”这句话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史书。

旧五代史。北宋薛所作《朝鲜传》如下:

高丽,这种多余的另一个物种。其首都平壤市,韩乐郎郡的故乡,位于首都以东4000多英里。至于东边的新罗,西北的辽水至于颍州,南边的百济,北边的莫宏,东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其官号大于鲁,胜于一品。它总是知道国家大事,而且它已经三岁了。如果能胜任,那就无限期了。是的,卢已经被送上了12级将军。外面六十多个县,大城市一个人,比巡抚还多;小城成就一人,胜于秘书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助手,负责曹。其王以白螺加冕,小白皮,咸金饰。唐朝末年,太宗砍了,下不去了。《通章》开篇,高宗命李记率军征之,于是拔城分县。唐朝末年,中原多灾多难,其国自立为君,原名高。唐同光、田承忠、累都派使节前来朝贡。周显德第六年,朝鲜送来贡品紫晶千两。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所著《朝鲜传》如下:

高丽,这种多余人的另一种。他的国家和君主都是唐朝的,他有一个比义帝还大的姓氏,他的官号也可以稍微了解一下。唐末时,其高。同光元年,派侍郎韩慎义、春部副使朴延来广评,其王名不正。长兴三年,朝政使臣王建来,明宗为宣土太守,任起义军大使,封高丽王。建者,高丽族也。经营两年,兵造,子立。干撑四年,吴死,子立。王三世,最近五代的时候经常来朝贡,建国的时候也向中国求情,中国经常给他极好的回答。当它的地产是铜和银时,周世宗派《尚书》的水部官员韩延庆用几千枚铜钱在朝鲜铸铁。民国六年,赵派遣使臣缴纳黄铜五万斤。韩人识字,喜读书,赵晋入《不传孝经》一卷,《越王新义》八卷,《帝之孝》一卷,《女之孝》一卷。《送别》讲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故事;越王的新义,以“越王”为目标,就是今天的“正义”;《帝灵》描述了如何延长山谷的寿命;《女性图》包含了日蚀和星变。一切都不用说。

《宋史》是脱脱在元代写的。该书是王《朝鲜传》的单行本,其内容如下:

高丽,原名高句丽。禹告别了九州,它属于冀州,周是之国,又是汉代的宣土县。在辽东,另一种盖夫余以平壤为国都。自汉魏以来,我经常进贡,但也厌倦了当边防军。杨迪皇帝回来调兵遣将,唐太宗亲自攻打。帝命李征之,遂占其城,分其地为郡。唐朝末年,中原多灾多难,于是他自立为君。后唐,同光自然美,其主高,进贡其职。在长兴,掌管国事的王被派去朝贡。......

之后,叙述了王与交往的史实。

《辽史》、《金史》也是为元代的脱脱所作,自然要顺着松石的相关记载,不一一引用。

明代宋濂、王维所著《元史》亦为王的别传,开宗明义:

高丽,这块被姬子封闭的土地,帮助了其他物种在这里生存。其地东至新罗,南至百济,皆隔海相望,西北至辽水至颍州,北至它的首都叫平壤市,也就是韩乐朗郡。水中有一座白山,名曰鸭绿江,平壤在东南方,因以为险要。复辟后国土越来越广,古新罗、百济、高句丽合二为一。其主姓高,亡于建国至唐初。自从挂牌坊以后,儿孙们重新夺回了土地,然后就可以自立了。到了五代,代他迁都的是王和明间。自建至道范二十七王,四百余年始改姓。.......

《明史》,由张清·于婷等撰写。这时,李氏韩已经取代了王氏韩。所以《明史传》是《高丽传》,开篇是:

朝鲜,姬子的国家也被封了。韩习惯叫韩。最初由魏延人建立,汉武帝将其夷为平地,设置在范缜、临屯、乐浪、宣土四县。汉朝末年,有一个扶余人,名叫高,他把自己的国名改为高丽和高句丽,住在平壤,也就是。它已经被唐朝打破并向东迁移。后唐王建代高氏合并新罗、百济,迁至,称东京,以平壤为西京。其国北接契丹,西直,南接日本,元至元,内地西京,东宁路总政府,以慈陵为界。明兴王,是。在毛即位的第一年,他给写了一封信。两年后回国。这是献给你的礼物,请密封。帝遣伏羲郎圣旨,金印圣旨,立你为高丽王,赐李、二人......(洪武二十五年)冬天,成贵听到皇太子驾崩的消息,派使者去慰问,要求他改国号。皇帝的生活在古代还叫朝鲜。

从这些史书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旧五代史》中把高的高丽和王的高丽混为一谈,只是后世历史误解的开始。如果说新旧五代对两韩关系的记载并不明确,两者之间还缺乏有效的联系,那么《宋史》就把两者与王的那句“在长兴,王持高家之职”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从内容上看,元代《朝鲜传》既继承了《宋史》的错误,又将朝鲜的史实引入《朝鲜传》。

明朝的历史比以前的历史有了更大的发展。为了对明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它不仅继承了上述错误,而且对李氏朝鲜政权的演变作了完整但错误的叙述:

朝鲜->韦氏朝鲜->汉西郡->高句丽->东方兴国->王高丽->李成桂改名前的朝鲜->李氏朝鲜

更为错误的是,为了使记载更加完整,唐朝对高句丽的破坏”

“西徒”移至内地,成为“东徒”(虽然明史之前的史籍说“王都东移平壤”),以此合理化后来的“王建代高吞并新罗、百济”。

这样,不仅王高丽成为了高句丽的继承者,高句丽也成为了箕子朝鲜的继承者。更有甚者,李成桂在篡夺了王高丽政权后,将国名改为朝鲜,成为箕子朝鲜的遗产。

这样,不仅“高丽”这一中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谓遭到了源于三汉的新罗继承者王氏朝鲜政权的攻击,而且作为王氏朝鲜政权继承者的李朝也将朝鲜使用的“高丽”戴在了自己的头上,这也带来了对古代东北地方政权演变的诸多错误看法。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我们指出古人的缺点,并不是要指责他们,主要目的是为了澄清史实,还历史本来面目。

事实上,王建赢得了鲍曼的位置,他一生中最大的敌人是甄嬛。这两股势力直接脱离新罗。据《三国志》记载,弓原是新罗太子。

弓氏族建立的国家叫“泰丰”,甄嬛建立的国家叫“后百济”(政权其实纯粹是新罗人)。王建夺取弓氏族的地位后,建立了朝鲜。朝鲜半岛出现了前新罗(今已衰落)和(王)高丽和后百济三股势力。

但三股势力都来自新罗。和200多年前的百济、高句丽关系不大。

仔细看看下面的内容,你会发现甄嬛实际上来自新罗。更不用说弓的身份了。所以实际上公元十世纪的三个半岛国家都是新罗,势力都是从新罗分裂出来的。与200多年前的三国没有可比性。

三国史记。甄嬛传

甄嬛是嘎州嘎恩县人。姓李,然后姓甄。父亲阿慈杰,以农业为生。后来,他成了将军。当初轩生孩子,父亲在野外耕田,母亲出钱。他的儿子被安置在森林里,老虎来看护他。聚会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他强壮、英俊、雄心勃勃。他在王静参军,去了西南做海防。用勇气对待敌人,他的勇气永远是第一位的。把劳动当成长期福利。

唐昭宗景福元年,是新罗圣王在位的第六年。站在一边,偷政治把柄,纪律混乱,再加上饥饿,民不聊生,贼起。于是宣暗中起了北心,纠集弟子,攻打京西南诸郡。作为回应,月十日之间,多达五千人,于是攻打乌镇州,称王。

我还不敢公然称王,而且自从我被任命为新罗西部兵马大都督后,就掌管着全武功等各州的军务,还做过全州刺史、御史汉南郡的创建人。美食城有2000户。

那时候的北原是个好贼。弓生投自己作为他的下属,宣听说了,并授予一个职位,长期将军从远处。宣西游到万山州,州民欢迎,宣很高兴。他说:“三国之初,先起,天下兴,陈、卞因此而兴。于是百济创立了金马山600多年。章中,应新罗要求,派大将苏带着13万水兵渡海。新罗金毓信卷土重来,翻越黄山至四壁,与唐兵共攻百济。现在,如果你不敢站起来,你会对雪感到愤怒。”

韩国对朝韩关系的恶意歪曲。

(以下来自韩国官网)

中国传统上是按照“中原王朝与洋人”的二分法来研究历史的。他们认为中国大陆(即中国大陆)的王朝是繁荣文明的“中原王朝”,周边国家是未开化的“蛮夷”。按照这种观点,中国对本国历史的研究应该局限于“中原王朝”,其他所有周边国家都应该被定义排除在外。

然而,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由汉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正因如此,自1949本届政府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奉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理论。他们认为,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历史,以及在中国境内进行的一切历史,都是中国历史的自然组成部分。

于是,按照传统的历史研究原则,许多本应被排除在中国历史之外的少数民族的历史,仅仅因为发生在中国版图之内,就被披上了中国史的外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理论无视法理基础和历史走向,仅以现有土地为依托,试图确定违背历史本质和进程的“领土优先史观”。

在1980s之前,中国也将高句丽历史视为韩国历史的一部分。显然,他们不可能在“现有领土”的基础上任意篡改历史。而且高句丽与现代韩国人有着真实的种族联系,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韩国是高句丽王朝历史上唯一合法的继承人。中国谬论

从公元1990年开始,中国试图将高句丽的历史纳入中国历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的研究者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旨在将高句丽部落的起源从朝鲜历史或高句丽历史中分离出来。

1990年代初,中国学者强调高句丽曾是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并将高句丽部落视为扶余部落的一部分。这也成为中国历史学家的共识。即便如此,中国也逐渐意识到,他们不可能彻底断绝高句丽与韩国历史的联系。所以中国有一种怪异的假说,认为高句丽的祖先来自中国的殷代。这种理论武断地将中国周代史著《逸周书·王侯篇》中的高邑视为高句丽部落的祖先,从而宣称高句丽自西周以来就是中国的藩属国。

更何况这几年国内越来越流行高仪是颛顼,中国的一个传奇人物,也就是莱文。而且高句丽王室是列文的后裔,只是因为他们同姓。

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在中国辽西地区非常繁荣。中国认为这个地区是颛顼(莱文)部落的发源地。他们认为,当这个部落迁到中原或中原时,“高”家族的另一个分支东移并定居下来,成为高句丽的祖先。

如上所述,高句丽的祖先从1990s开始在中国歪曲历史,将高句丽部落认定为华夏部落(中国古代汉族)的后裔。这个论点是以《逸周书·诸侯篇》为依据的。众所周知,这本书是中国战国时期编撰的虚构小说,可信度严重存疑。

中国学者还强调,汉字“高”在中国是高句丽王朝名称中的第一个字。但在高句丽,我最初称自己为“巨力”,“高”这个词是很久以后加上去的。显然,“高”姓与高句丽国号并无实质联系。而且也没有证据证明颛顼(莱文)是高仪的祖先,因为他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历史上的存在从来没有考证过。中国学者认为辽西的“红山文化”是颛顼(莱文)部落的产物,因此主张高句丽的祖先是这个部落的一个分支。但红山文化存在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高句丽建立于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除非有确凿的证据,否则很难在两个时间间隔近3000年的古文化之间建立联系。

中国学术界认为高句丽是中国华夏部落的后裔,这也是绝对站不住脚的。这只是一些中国学者试图将朝鲜高句丽历史纳入中国历史的主观想法。

高句丽的创始人

高句丽的祖先是艾奇部落,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他们一直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以农业为生。居住在辽东和现在朝鲜西北的爱爱部落的人民通过快速发展建立了第一个朝鲜民族——古朝鲜。

后来,松花江流域的居民建立了一个叫富裕的国家。与此同时,艾桥部落的一部分也在鸭绿江中游繁衍,后来成为高句丽的祖先。他们在公元前三、二世纪发展了以铁文化为基础的农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此外,他们独特的文化使他们独立于其他群体。

直到公元前二世纪下半叶,“巨力”才改名为高句丽。“巨力”以高句丽为国名时,称其部落为“夷”。可见,高句丽的祖先来自彝族的一个分支,与古朝鲜和扶余的祖先相同。他们既不同于中国的华夏部落,也不同于生活在东北东部的鼓楼游牧部落和西部的东湖游牧部落(鲜卑和契丹的祖先)。

后来高句丽吞并高句丽,逐渐发展成为统一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大帝国。在这个过程中,高句丽在其版图内合并统一了几个小的彝族部落,其中包括一些来自中国南方的汉族部落。

高句丽还将漠洪(娄的后裔)和契丹(鲜卑的一支)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但艾奇部落一直是高句丽种族的主脉。

公元668年,新罗统一三国(包括百济和高句丽),成为韩国人形成统一国家的历史契机。渤海国崩溃后,大批高句丽后裔逃往南方的朝鲜,随后建立了统一的新罗。至此,朝鲜民族国家的统一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