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是怎样的?
胃肠指胃、小肠、大肠,主要指胃和大肠疾病的辨证。中医把小肠实热证归结为心火下移到小肠,而小肠虚寒证多归结为脾虚。因此,本文主要谈谈胃病和大肠病的辨证方法。
胃肠疾病的辨证包括胃、小肠、大肠常见疾病的识别和分析。胃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受纳分解功能失调,胃的和降功能丧失,胃气上升。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厌食、腹胀或疼痛、恶心、呃逆和嗳气。大肠和小肠的病变主要体现在传导功能和分泌功能的紊乱,所以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大便异常,如腹泻、便秘、痢疾、脓血等;二是腹胀、腹痛、肠鸣音等腹部症状。胃肠疾病的证候可分为虚和实。虚证多因饮食不当,饥饱异常,久病营养不良,或吐泻过度,或热病后期耗阴伤津,或老年阴虚血亏所致。实证多因食物损伤,或误食不洁之品,或寒邪、热邪侵入胃肠道所致。
胃肠疾病的中医辨证主要有胃气虚证、胃阴虚证、胃阳虚证、胃热(火)证、寒邪犯胃证、胃肠积滞证、胃积滞证、胃腑血瘀证、胃肠实热证、大肠液虚证、肠虚滑泄证、肠湿热证、肠虫蕴积证。
胃肠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要区分疾病是在胃还是在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寒热虚实。然而,胃肠疾病表现为致病因素的过度和内脏功能的抵抗。实证的形成是由于外感邪气侵入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痰、湿、瘀等病理产物滞留体内所致。因为病原体的性质和位置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不一样。常见症状有发热,身强体壮,声高气粗,精神烦躁,胸胁腹满,疼痛拒按,便秘或重泻,小便短赤,苔厚腻,脉强。)、热证(注:热证是指热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多以年老体弱者为虚寒证(注:虚证是指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多见于身体虚弱、后天失调,或久病或大病后,以及七情疲劳、房事过度等引起的阴杨琪不足、气血亏虚。但由于气血阴阳亏虚程度不同,临床上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之分。寒证是指一组感冒症状的症状和体征。)或实际情况良莠不齐,临床证据要仔细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