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清朝的学者王玉蓉是第一个了解古代甲骨文的人。
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现和收集甲骨卜辞的专家。他是山东浮山人,精通金文。光绪当时是国子监的院长。在他之前,人们用河南安阳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作为中药“龙骨”出售。光绪二十五年(1899),王患疟疾,药方上有“龙骨”,到北京宣武门外的大仁堂药店购买。当他看到上面有篆书时,他非常惊讶。他立刻认定这些“龙骨”与中国的古文字有关,于是立刻买下了大仁堂的所有“龙骨”。然后他到处寻找,以每件二两银子的高价从两个商人手中买下1500多件,开始研究甲骨文。
刘鹗是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江苏丹徒人,铁云,在古文字方面很有造诣。光绪二十八年(1902),王去世,他的甲骨文片大部分都被刘鹗买走了,同时他四处奔走,买了四千多片。次年,刘鹗选录1058片,印成6卷* * *,为甲骨文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孙诒让是中国第一个写甲骨文的人。刘鹗的《铁云藏龟》出版后,孙诒让开始了对甲骨文的系统研究,并以此书为蓝本,采用《说文》与金文互证的方法,写成了《文琪例》。在这本书中,他将甲骨文科学地分类为10章,为后人研究甲骨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罗振宇一向擅长考古,金石学知识非常丰富。早在刘鹗收集甲骨文片时,就建议把它们拓印成书,成书后,为其作序。同时,他还亲自寻找,确定出土甲骨卜辞的确切地址,收集甲骨卜辞一万余件,成为晚清首屈一指的甲骨卜辞收藏家。他通过深入研究,撰写了《殷商甄卜考证》等论文,确定甲骨文为殷王室遗物,河南安阳小屯村为殷王吴懿都城遗址。1912年,他精选了2221片,印成《殷墟书契》一书,成为当时甲骨文研究中颇有成就的学者。
王国维,浙江海宁人,是近代研究甲骨文最有成就的学者。年轻时,因为家境贫寒,他加入了罗振宇,开始研究甲骨文。他不仅帮助罗振宇撰写了《殷墟事迹考辨》一书,还利用在英国犹太人哈同创办的圣智大学任教的机会,根据他的甲骨文片,撰写了《哈同收集的殷墟人物》一书。他还将甲骨卜辞与古代文献进行了比较,对殷的帝制进行了解读,并撰写了《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考》,为甲骨卜辞研究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被郭沫若誉为“新史学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