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月三吃煮鸡蛋!

作为一个移民社会,祖先崇拜和寻根观念是台湾人所拥有的,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台湾省,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祖先的牌位,每逢重大事件或节日,都要先祭奠祖先。台湾省的宗谱和传统的祭祖仪式仍然代代相传。

在台湾省,民俗节一般在20岁举行,数量真的很惊人。据不完全统计,每个月有15种以上的节日,农历正月多达47种。台湾民俗中的仪式活动主要有孔子和妈祖的生日仪式、上白蕉的祖先崇拜仪式、黄成巡礼、元月中旬的普渡节和郑成功节。

(一)孔子生日仪式

最神圣的老师孔子在台湾省的民间信仰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早期祭祀孔子的仪式在春秋两季举行,后来在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孔子诞辰纪念日举行,并将这一天确定为教师节。台湾省有十二座孔庙,其中最大的是台北孔庙,位于台北圆山动物园的西面。孔子祭祀大典当天,将举行隆重庄严的仪式。不仅学校的师生要参加,各级政府官员都要参加,以示对老师的尊重,对教育的尊重。

(2)妈祖生日仪式

农历3月23日是妈祖的生日,妈祖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居民信奉的水神。相传妈祖经常往返海上扶贫,所以航海的人都相信她,叫她保姆。清康熙三十三年,一个叫树碧的和尚从福建莆田县梅州来到台湾,在北港建立了一个小庙,供奉妈祖。从此,妈祖在台湾“安家落户”。因为台湾省四面环海,大陆居民移民到台湾省有妈祖庇护的感觉,而且台湾省很多人以捕鱼为职业,所以很多人信仰妈祖。台湾目前有383座妈祖庙,其中以北港朝天宫的香火最为旺盛。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的生日。从正月开始,信仰妈祖的善男信女从台湾各地涌向北港朝天宫,为妈祖生日掀起一场盛大的朝圣活动。

整个仪式庄严、隆重、热闹。香客们满怀虔诚,不远万里前来朝觐。祭品堆积如山,香烟缭绕,鞭炮声不绝于耳,赏神戏码令人目不暇接。进香高潮是农历3月19、20日,北港妈祖周游列国的日子。上午9时,人们抬着妈祖圣地,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开始了妈祖一年一度的环游全国的盛大庆典。妈祖在千里眼将军和顺风儿将军的护送下,走遍了神经过的北港镇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大开门户,摆上供品,放鞭炮驱邪。在巡逻队伍中,有狮子阵、宋江阵、鼓阵、八将阵等。摊开他们的头,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各种商业机构和街区租用的各种艺术展馆也在街头游行,古色古香、时尚、静态、各种艺术展馆让人眼花缭乱。寺庙前的街道挤满了朝圣者和观众。

妈祖每年过生日,每年祈福平安。这项古老的祭祀活动已经成为台湾省出海人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台湾省有300多座供奉妈祖的寺庙,神社受到福建省“分身”的欢迎来台。主要的寺庙有云林县北港镇的朝天宫和马工天后宫。普通家庭和货主都有贡品。台湾省有句民间谚语“拜妈祖,惜祖国”。

(3)上白蕉祭祖仪式

白蕉是指福建省泉川区同安县白蕉乡。去白蕉,就是来大陆白蕉,表示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省的军民后代,远道到福建白蕉乡祭拜济公祖庙,缅怀大陆祖先。

每年农历3月21,台南薛佳镇慈济宫都会在上白礁举办大型祭祖仪式。一方面,我怀念我在大陆的祖先;另一方面,他在福建省同安县白蕉乡祭拜慈济宫祠堂。这个节日从郑成功来台至今已经延续了300多年,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思源饮水不忘根的精神。每年这个时候,许多朝圣者、僧侣和游客聚集在这座小城,人数超过20万。真是热闹繁华。尤其是在农历1年3月21日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时,有65438+万人参加。

节日当天,在外求学或工作的人都想尽办法赶回镇上,将慈济宫的宝生大帝雕像迎至将军溪畔的登陆处,为大陆故土献上一份遥祭。薛佳人把这个节日视为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来自台湾各地的保圣皇帝的追随者也带着轿子和雨伞来到薛佳镇参加节日活动。

现在,台湾省当局为了配合这个节日,保存民间会神中的民间技艺,吸引游客,特地举办了全台艺术列阵大赛,让这个活动更加盛大,成为台湾最引人注目、最壮观的节庆活动之一。

㈣黄成勋爵旅游节

祭祀黄成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活动之一。每年农历五月13,是台北夏海城黄老爷的生日,有盛大的黄老爷游,俗称五月十三拜拜。

台北下海城主黄是清代淡水堂的县令。道光元年从福建同安应邀赴台,追随者众多,仪式特别隆重。黄成勋爵出巡时,首先举行一个邀请上帝的仪式,即邀请黄成勋爵和诸神朝拜,将他们安放在诸神中,然后出发。巡演第一线有南北风乐队、舞狮队、艺术馆、信众,有数十万人参观,优于台湾省其他节庆。所以台湾省有句谚语:“五月十三看人”。

台湾省民众认为,祭祀城隍与其他民间信仰一样,对稳定人心、劝人行善、促进旅游都有一定作用,所以这种集数十万人娱乐于一身的民间活动依然兴盛。

(5)中秋节普渡节

农历七月15,俗称“中秋节”,又称“兰花节”、“鬼节”,是人们祭奠祖先灵魂的日子,也是道教和佛教信徒极其重要的节日。在这个大节日里,台湾省农村家家户户都会杀猪宰羊,准备极其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和阴间的鬼魂,希望“普度”众生和亡灵。

在台湾省,最常见的传说是,每年农历六五四三八+0的凌晨,在阴间打开鬼门关,让所有在阴间受苦的鬼都可以回阴间探望故乡和后代。死者中的人在7月15日统一,为所有鬼魂举行盛大的告别仪式,让鬼魂享受一场盛宴。到了7月30日,假期结束,这些鬼又回到了冥界。

这一天,普渡点燃灯笼高挂,以引导鬼聚集在死者。如果在水里请鬼,就得“把水上灯打开”。台湾省的水灯笼通常被贴成小屋的形状,钉在香蕉叶和茎上,插上蜡烛。过去放水灯的活动在台湾省很常见,规模也很宏大。但现在只有基隆、新竹、新浦、桃园保留了这个习俗,其规模和声势更是大不如前。过去家家户户宰杀猪、羊,现在大量的祭祀仪式已经被鲜花和水果取代。今天,只有在少数村镇才能看到比较完整的祭祀仪式。

仍然保留着中元节的村民说,普渡节不会在他们那里消失。他们认为,先拜鬼神、先拜祖先是中国人的传统,大拜也能给忙碌的亲友和村民一个相聚的机会。因此,中原普渡,以其独特的中国农民民俗,结合佛教和道教的宗教活动,仍以香烟烟雾和灯笼崇拜在台湾省延续。

此外,台湾省同胞有许多与大陆基本相同的传统节日。一些至今仍在流行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扫墓、端阳龙舟赛、中秋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从未间断,至今仍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