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有什么特点?

(庞阿图)

圆筒丝瓜也叫丝瓜、丝瓜筋、罗天等。它是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分布在长江流域或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主产于浙江、上海、江西、江苏、湖北等省市。成熟的果纤维用于药。中医叫丝瓜海绵。丝瓜含有木聚糖和纤维素;它还含有甘露聚糖、半乳聚糖和木质素。药理试验表明,丝瓜络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味甘,性凉。具有止咳化痰、凉血解毒、通经活血的作用。主治:筋骨酸痛,胸肋疼痛,闭经,乳汁不通,水肿,痰多,气喘,咳嗽。

一.形态特征

茎是脆弱和粗糙的。幼时,全株密被柔毛;卷须通常3叉,有互生叶;叶片呈三角形或圆心形,通常掌状3-7裂,边缘有细锯齿,幼时毛多刺。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总状花序,有5枚雄蕊和2枚花药,多数弯曲成“S”形;雌花单生,花萼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具5宽倒卵形裂片,黄色;子房下位,3室。果实圆柱形或杆状,有纵向浅沟或条纹,果实成熟后有网状纤维。种子呈黑色,扁平光滑(图15—21)。

图15—21丝瓜形态图。

1.水果2。花

第二,生育特征

丝瓜起源于东印度。根系发达,主根深入土壤,分布在30cm的表土中。深挖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主蔓12m以上,分枝能力强。主蔓10节左右开始生长雌花,以后每个节都能结雌花。前期以主蔓为主,后期以侧蔓为主。雄花着生于每个叶腋。为了防止雄花在开放时消耗过多的营养物质,在生产中常将其去除。

丝瓜喜暖怕冷。种子发芽温度在65438±02℃以上,最适发芽温度为25-30℃。幼苗只能在15℃以上生长,10℃以下停止生长。丝瓜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4℃,开花结果期需要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生长。

第三,栽培技术

(1)土地选择和准备

丝瓜对土壤的适应范围很广,应种植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上。3月下旬翻地,把边框做40-60 cm宽。在农村城镇,可以在河边、房前、田后进行种植,也可以获得高产。翻土时每亩施1500-2000公斤围栏肥作为基肥。

(2)播种育苗

用种子繁殖。长江流域播种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育苗时选择大、饱满、黑、扁的种子。播种可以在保温苗床中进行。用肥沃的土壤或烧过的泥灰覆盖苗床,厚度约3-4厘米。将种子的尖端插入苗床土中约1/3,然后用肥沃的土或烧过的泥灰覆盖,再浇水保持苗床湿润,再用薄膜覆盖。视床土温度而定,可浇水1-2次。种子出苗后要锻炼幼苗,白天要揭膜两端,晚上要通风覆盖,防止冻害。移栽前逐渐揭膜,增加通风,4月下旬或5月上旬移栽至苗高5-7 cm。移栽幼苗前,苗床土壤要浇水1小时左右,然后带土种植,这样幼苗回苗快,成活率高。

(3)现场管理

1.中耕除草

殖民存活后,可以在搭棚前进行一次中耕,可以更深。注意除草。搭好棚后,可适当增加中耕次数,宜浅不宜深,以免损伤根系。当藤叶被树冠覆盖时,树冠下的阳光减弱,可以减少除草。每次中耕除草,都可以结合土壤耕作。

施肥

幼苗种下后,每天傍晚都要用罕见的人类粪便浇灌,直到成活。以后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可以一周施一次肥。植物开始结果后,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时期,消耗了大量的养分。需要增加追肥量,以满足其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的需要。一般追肥3-4次,5月下旬苗高15-20 cm,每亩施人粪700-1000kg;6月中下旬搭棚后,每亩施人粪1000-1500公斤;果实形成后,每亩施人粪1500-2000斤。

3.抗旱灌溉

丝瓜喜欢潮湿,怕干旱。幼果的形成需要更多的水分,尤其是进入盛果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以满足其需水量。灌溉时不要淹没畦面,否则会影响土壤结构、田间管理和果实采收。

搭建一个棚子来画藤蔓

6月中下旬,当主蔓已长到30-40 cm时,可及时用竹子或竹竿搭起棚架。其好处:(1)提高土地利用率。(2)避开烈日,减少水果晒伤。(3)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结实。(4)果实具有良好的形状和品质。脚手架有围栏式、人字式、吊顶式三种形式,因地制宜选择。脚手架不能太高,一般150-170 cm为宜,要牢固实用。用草绳或塑料在平面架上扎成井字形,爬瓜藤。最好在中午的时候画藤蔓,这时候藤蔓比较软,容易爬。如果是在早上进行,因为水比较多,容易把瓜蔓弄断。主蔓上棚后,要注意避免重叠,影响光合作用。

丝瓜主蔓的侧蔓可以结瓜。为了不影响主蔓的生长和结果,侧蔓一般可以在上棚前去掉,上棚后就不进行了。只有当它们太密集时,薄的侧藤才会被除去。发现藤蔓倒挂时,要及时将藤蔓扎牢。如果把藤蔓放在架子上,果实应该垂直放下,以减少果实的弯曲或畸形,从而提高果实的品质。

5.去雄花

丝瓜雄花多而密,过多的雄花要及时摘除,减少营养消耗。

(4)病虫害及其防治

1.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菌。)罗斯托夫。〕

5月份开始发病,6月份发病较重,田间湿度大,病情严重。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色斑点,后逐渐扩大为多边形淡褐色斑点,叶背面长出深灰色或紫色绒毛状霉菌,不久病叶干枯。防治方法:培育壮苗,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交替喷施40%磷酸乙酯300倍液或1: 1: 200波尔多液为好。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2.DC白粉病菌。和Fuliginea (Schlecht。)投票。]6月上半月开始发生,7月更严重。发病初期,背部或叶面有白色圆形粉状斑点,不断扩大,呈一片白色粉末。严重的情况下叶子发黄。这种疾病更容易在潮湿的条件下发生。防治方法: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物抗病能力;冬季清除残株和病叶,减少越冬病菌;发病初期可每10天喷一次50%托布津800倍液或25%曲安奈德4000倍液,连续3-4次。

3.黄寿瓜黄祖亚种

(中国绵粉蚧)

4月开始发生成虫,5-6月危害严重。成虫咬食叶片,严重时可将整片叶片吃光。幼虫危害根系。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处理残留植物和杂草,减少越冬虫口;移栽前后喷洒800-1000倍的90%敌百虫;在瓜苗附近的土壤上撒石灰粉,防止成虫产卵。

4.棉蚜

(棉蚜)

又名棉蚜。5月份开始发生,丛生于叶背,危害嫩枝茎,使叶片卷曲,生长缓慢,结果期缩短,严重者植株枯萎死亡。控制方法,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喷40%氧乐果1000-2000倍。

第四,收获和加工

种子。

要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第二次以主蔓结的瓜为好。因其生长时间长,种子饱满,后代生命力强。选择一个果梗大、形状直的水果,选好后做好标记。当果皮变黄变硬时,采收后挂在通风处,使种子更饱满。冬瓜晒干后,倒出种子装入布袋,放在阴凉干燥处。

(2)收获

6月至10年底收获果实。由于收获季节不同,水果可分为霉瓜、软瓜和秋瓜。霉瓜长得小;福瓜坚大;秋瓜长而略软,组织致密,品质好。当花梗肤色略黄,叶脉较粗时,即可采摘。摘瓜要及时(种子除外),否则会影响秋瓜生长。晴天用剪刀从果把上剪下,按大小分等级,10-20片捆成一捆加工。

(3)加工

采收后,将果实浸泡在河水、沟壑或装有重物的缸中,使果实完全浸泡在水中,果皮腐烂。浸泡时间视温度而定,一般7-10天。果皮完全烂掉后,将成捆的瓜拆开包装,分别放入清水中搓洗,洗至出现白色瓜。将瓜子暴露4-5天,直到完全干透,干透后倒出瓜子。把瓜成捆挂好,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平均亩产75-100公斤。

商品规格,直、软、细、白、松、无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