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事件后,你会用中医治疗疾病吗?为什么?

首先,在新冠肺炎发生之前,我和我的家人服用中药。我对中医没有反感,我相信它是有效的。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做按摩,缓解长时间坐着带来的腰痛。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特别是方仓医院开始收治患者后,中医药成为缓解患者症状、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更是亲临武汉指导中医救灾工作。目前,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江夏收容所就有500多个病人,没有一个重症的。

中医在抗击疫情中的表现改变了很多人的看法,包括很多西医,以至于有人笑称疫情救了中医。

这当然是个笑话。中医延续了几千年,见过很多大场面。不会因为一时一事而起起落落,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医发展面临尴尬也是事实。

最脆弱的一点是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日前,美国职业打假人、斯坦福大学前研究员伊丽莎白?Bike公开质疑同行评审交流网站Pubpeer上一篇关于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文章,多处存在明显的引用不规范和内容矛盾,并强调文章值得吗?专注?。

他的问题分为几个部分:

1,证据不足,只有一例患者病例;

2.正文里?几百个案子?描述来自之前的发布会;

3.没有对照组,实验说明不了什么;

4.中药作用机制描述不详;

5.中药成分不明确;

6.CT图像的使用是否得到授权;

其中第一、二、六条是论文写作的问题,与中医本身关系不大,这里就不讨论了,但第三、四、五条是近年来被提及最多的。

我们知道,大多数有效性实验都必须设立一个对照组来区分使用效果。如果一种药物的使用者和被使用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那么它的有效性就值得怀疑。

构成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所有化学药物包装时,里面的说明书都会详细说明药物的成分和含量,以及不良后果。只有中医讳莫如深,有的不清楚,有的不想说。但作为消费者,他们有权知道成分是什么,知情权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最起码要求。就像你买罐头的时候,一定要时刻知道是什么肉做的。讲的是常识,不是对象。

至于作用机理,就更神秘了。说到中医,很多人谈制度,认为中医不能用西医的制度来评价。这是两个不同的系统。笔者坚决不同意这种说法。科学思维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不存在两种科学体系。如果中医是一个独立的体系,那么印度传统医学、非洲传统医学、南美传统医学是不是都应该有一个独立的体系?

中医要发展,不能自娱自乐。它必须经得起现代科学的考验,甚至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激发其古老的生命力,促进其发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医使用的检查工具和方法都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结果。既然检查的时候可以用,开药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强调另一个系统?

再比如张伯礼院士,工作期间得了胆囊炎,在武汉做了手术。张院士的奉献精神很感人,但外科也是现代医疗手段。

近年来,中医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在世界许多地方备受推崇。比如越来越多的NBA球员选择拔罐来缓解疲劳,针灸是早期流行的科幻电影?矩阵?我为针灸做了一个大广告。

根据NCCAOM进行的一项全国性调查,在美国每10名成年人中,有1人接受过针灸治疗。在这些人中,有265,438+0%的人除了针灸之外,还使用过推拿、按摩来治疗疾病。

中草药市场也在扩大。2018年,世界中药材市场总额超过600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的份额仅为2%,不到日本的零头。南韩,甚至中国和台湾省所占的份额都是中国大陆的几倍。而且这2%中有70%左右来自中药材原料的销售,高附加值的中成药出口很少。

对于中国的从业者来说,中医药的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意味着我们做得很好,为世人所接受,前景广阔。挑战在于必须放弃对残的执着,保留虚,才能让中医获得新生。

最后,中医是中国的传统瑰宝,但它存在于科学范畴,不要把它和国家、民族混为一谈。如果过分强调它的文化属性和地域属性,很容易陷入政治争论的范畴,最终受害的还是中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