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的养殖技术
水蛭,学名水蛭,是一种珍贵的药材,世界上很多国家自古就有将水蛭入药的习惯。水蛭的主要作用是:一是驱血祛瘀,二是破血积,用于治疗妇女血瘀闭经、崩漏。现在用水蛭制成的中成药,如大黄虫丸、韩石痰速康丸、白老丸、生西血栓通宁等。,已经投入量产,供不应求。仅在中国,每年对干水蛭的需求就达数千吨。日本和韩国长期依赖从中国进口水蛭。
随着近年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对水蛭的掠夺性捕捉,野生水蛭资源日益减少,远远不能满足药用需求。由于商品短缺,现在很多地方都实行人工养殖。水蛭生命力强,繁殖快(水蛭雌雄同体,每只水蛭一次产卵60-90只),易于饲养管理。水蛭的人工养殖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效益高。一亩水培塘可收获400斤成品,价值2万多元,确实是一条有前途、有保障的农户致富之路。
二、药用水蛭的养殖特点
第一,药用水蛭的适应性很强,无论高山平原,全国各地都可以养殖。也可用于屋前、庭院、阳台、池塘饲养。
第二,有惊人的耐饥力。药用水蛭虽然贪吃,吃的多,但是极度饥饿,即使长时间饥饿也不怕。
第三,饲养技术容易掌握。药用水蛭喜欢吃无脊椎水生昆虫。如果水生昆虫与药用水蛭按比例混合,就不必专门喂养。只要水质管理得好,就能长得好。
第四,药用水蛭体型较大,一般比普通水蛭大几十倍。
五、劳动力少,男女老少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繁殖。
六、水蛭雌雄同体,杂交。只要引进优良的种源,就可以年复一年的繁衍下去。
三、水蛭的人工养殖技术
一、选址建池,选择避风日晒,排灌方便的地方。水池宽3m,深1m,长度不限。池塘内对角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池底放置一些石头和树枝,供水蛭栖息。小规模的养殖可以在水坑、废弃的池塘和池塘里进行。进水口和出水口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围起来,防止水蛭逃跑。
第二,最好把钱蚂蟥(俗称牛蚂蟥)放入人工养殖,这里也可以放棕蚂蟥。金钱水蛭在稻田、池塘、溪流和丛林中非常常见。采种时要注意识别。放苗标准约为每立方米654.38+0万。选择标准为:健壮、无创、体型大(20 ~ 30g最佳)、水蛭产卵量大、孵化率高、放养10个月后可加工销售。
3.用蜗牛、贻贝、青蛙、乌龟、蚯蚓和哺乳动物的血喂水蛭。人工喂养可以用各种混血儿饲料,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使其自然繁殖,水蛭自由取食。动物血一般一周喂一次。具体做法是:将猪、牛、羊等动物的血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片。水蛭闻到鱼腥味后会很快聚集起来,吸完烟后会自行散去。
第四,管理技术是调节水质。虽然水蛭可以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大,水质要保持新鲜,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解氧。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 mg/L时,水蛭就会浮出水面,变得不安。夏天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二是越冬管理。水蛭冬季休眠,早春放生的一般长势良好,可以加工销售。钓鱼的时候,先把水放掉,再用网钓。选择大而健壮的种子,每亩10 ~ 15公斤,放入繁殖池越冬。冬季保温池内温度在15℃以上时,水蛭就可以进食生长,从而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摄食的目的。饲养池水温在15 ~ 30℃时,水蛭生长良好,低于10℃停止饲养,35℃以上会影响其生长。
第五,繁殖水蛭繁殖快,再生能力强。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人工养殖的水蛭卵茧呈椭圆形,产于饲养池平台附近的土壤中。每条蚂蟥一次产4个茧左右,产茧后约16 ~ 25天,蚂蟥孵化,每茧可产13 ~ 35条蚂蟥。水蛭呈黄褐色,生长迅速,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长20毫米。
六、运输水蛭通常采用随身携带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在网袋里放一些水生植物,把水蛭放进去,扎紧袋口,然后放在篮子或者箩筐里运走。
七、处理方法
1、将洗净的水蛭焯水,放入锅等器皿中,突然倒入开水,以热水淹没水蛭2 ~ 3指为宜。水蛭死亡20分钟左右后,取出放在干净的地方晾干。
2.石灰法将洗净的水蛭放入石灰中掩埋20分钟,然后取出晒干或晒干,筛出石灰粉。
3、酒闷法可将高度白酒倒入水蛭中,可沉水。
4、晒法用铁丝将水蛭抓住,挂在阳光下直接暴晒。
以上方法供参考。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热烫法干燥时易受潮,干燥时可用指甲或竹尖放气。
2.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阴天不能暴晒,容易腐烂变质。如果突然下雨,又不能暴晒,就放在熨斗上,用火烘干。但是不要烧,烤黄了。
3.晒干的水蛭用塑料袋密封,防止吸潮发霉。干度标准是可以用手掰,鲜干品比例为:7斤左右的水蛭可以干制1斤,8 ~ 10斤左右的水蛭可以干制1斤。
优质干水蛭的标准:自然扁平纺锤形,背部略隆起,腹部扁平,脆而易断,横截面呈胶状,最好有光泽。存放时,应放在干燥处,防止昆虫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