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应该不好吗?但是,这份安心是我的故乡。
孟庆国
1、
窗外的雨没有停的意思。王恭的心里充满了牵挂。他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信,要求他立即返回北京。乌台诗案的牵连应该暂时告一段落。他渴望与温柔的母亲分享这个好消息。
柔娘已经出去请客了。这该死的雨。
我在宾夕法尼亚已经三年了。虽然地处偏僻,物质贫乏,生活简朴,但是柔娘善良,乐于助人。她凭借自己的医术,治好了很多村民的病,村民们都很信任和尊重,这让王恭感到更加安慰。
只是,看着她每天忙碌的身影,王定国有点不舒服。他非常爱她,但是他无能为力。备用能力不足的内心的无奈,凝结成了暖心的催化剂,让他感到惋惜。他想为她做点什么。
在京城,他是宋代著名诗人、画家王旦的孙子,家世显赫。但在滨州这种蛮荒之地,人们的生活普遍在温饱线以下,没有人能欣赏他的才华,他的诗画蒙尘,也就罢了,他悠然自得。柔娘的医术比较实用。村民生病了,都来找她,给这个又湿又热的地方的人带去好消息。
她比他还忙:忙着给病人把脉,吃药,洗衣做饭,伺候家务,填词弹琴,陪他解闷。他笨拙地试图帮助她,但他经常把事情搞砸,把她搞得一团糟。结果她更忙了,他能做的只有拉着他的手陪着她,不再帮她了。
还在下雨。他温柔的妈妈快回家了吗?
2、
宇文柔娘的人生经历坎坷。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一名医生,被错误地监禁,折磨,带着委屈死去。他的母亲已经体弱多病,无法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无法生病,不久就去世了。年幼的宇文柔娘被叔叔收留。她姑姑家庭背景显赫,姑父在家住不下。她被姑姑偷偷卖到医院。她是一个有罪的大臣的女儿,没有靠山。我舅舅怕被牵连,她也就随它去了。
医院里的老鸨很喜欢这个乖巧的姑娘,便请来各路老师精心设置,宇文柔娘也渐渐适应了医院里的生活。此外,她在气质上也有着高超的天赋和能力。几年之内,她脱颖而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成为电影院里的顶尖演员。
机会总是在不经意间向你走来,甚至连招呼都不打。有一次,宇文柔娘陪一个小姐姐在医院看病,碰巧遇到了陈医生。陈医生很喜欢这个聪明、懂事、大方的小女孩。只有当他和她交谈时,他才知道那个小女孩原来是他好朋友的女儿。原来,在医院里,陈医生和受委屈的医生私交很好,但他无力接生,一直心存愧疚。后来宇文的家人分手了,失踪了。虽然他多方打听,都没有消息。这件事成了陈心里的一个结。
太好了,老朋友的后代近在咫尺。陈医生一刻也不愿意耽搁。他带领宇文柔娘找到院中,花重金赎回柔娘,留在他身边学习医德,顺便帮他做些杂活。偶尔,他会带她去一些聚会,让她学到很多东西。
也许,哪个大臣看中了它,把它作为内室,可能会改变这个孩子的命运。
宇文柔娘在陈太傅手下做助手,帮忙治病救人,得到陈太傅真传,越来越好,天生聪明漂亮。很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多久她就独立了。男人和女人不会互相亲吻。北京有些女人有病,让男医生来治真的不对。柔娘已经陆续被请出来了。她确实治愈了许多疾病,在北京很有名。
3、
就是在这个时候,王恭走进了她的生活。
那一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苏东坡在屋里设宴招待宾朋。王恭作为苏轼的好朋友,自然不会缺席。正巧那天苏太太偶尔觉得冷,叫柔娘去看医生。于是两个人在画廊相遇。
匆匆一瞥即过,他的浪漫优雅,她的温柔娴静,在彼此的心里做了一幅画,一首诗。彼此惊讶,感情一片黑暗。
她想接近他。她知道他是宫中之子,朝廷之官,而她只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一个随波逐流的浮萍。虽然陈医生对她很好,但她毕竟是艺妓。她太需要安定下来了。她需要一个稳定的住所和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她相信他能给她。他对她也很有印象,但碍于学历,不敢贸然讨好她。
宇文柔娘开始有意识地接近王定国,并通过苏夫人的推荐,最终成为王公府的婢女。
郎有情妾有意,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即将展开。一场突如其来的公案,正好把他们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黄州,王恭因与苏东坡交往密切而受牵连,被贬至更荒凉的宾州。
见人有难。过去,你好,我好。当灾难来临时,我变得如此脆弱。当这位官员到府邸宣布圣旨时,府邸里所有的妻妾都看出皇宫难逃一死,纷纷离开了他。只有宇文柔奴留在身边,嘘寒问暖,跟着他到了宾州。
4、
宾夕法尼亚的生活很艰苦,但他们很快乐。
春天,他们一起在温暖的阳光下,看着门前的竹子一天天长高。她煎了一个春饼,他泡了一壶热茶,她弹了一曲山水歌,他用渔舟唱晚。他们依偎在晚风中,等待花开。
夏天,他们一起在细雨中徜徉,看着池塘里的荷花缓缓绽放,听着池塘边的青蛙呱呱地叫。她研究砚台,他写情诗。他们深情地相视一笑,超过了所有的永恒。
秋天,菊花开了,他们一起进山取药。她用镰刀挖药,他用竹篮陪着。中药的香味扑鼻而来,温暖的感觉弥漫整个山林。他递过来一条毛巾,她送来一个甜甜的微笑。
冬天,他们围坐在火堆旁,一个背诗,一个画画,一个弹琴,一个唱歌。院子里的白鹅伸长脖子呱呱叫,吵醒了墙边晒太阳的花猫。她烤了一个春饼,他热了一壶淡酒。累了,深情地相拥入睡。
她的外表那么柔弱,内心那么坚强,艰苦的环境让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岭南潮湿的空气越来越滋润她。他抑郁的时候是开心果,伤心愤怒的时候是温柔的故乡。
因为有了宇文柔娘的陪伴,王恭的流放生活变得生动起来。苏轼说:食无肉,不如居无竹。她在他们住处周围种上竹子,把院子收拾得舒适妥当,打扫屋子和外面,养鸡种菜,局促的日子仿佛变成了天堂。
子曰,一口食一勺饮,在陋巷,人不忍则忧,人不能变其乐。远离京城的繁华,两颗孤独的心更近。
三年了,王恭一直离不开宇文柔娘。
她温柔贤惠,善良聪明,勤劳朴实,善解人意。他恰当地熨平了自己冰冷高傲的心。
接到首都召回的信,王恭的心里,居然有些舍不得。不愿在这里友好,不愿在这里和平。
天还在下雨。王恭慢慢走到窗前,他欣喜地看到那把熟悉的花伞从门口飘来。他知道,回来的是他温柔的母亲。
在一个漂亮小女孩的陪同下,她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满了水果。他知道是病人家的女儿拿着自己的水果来感谢她。
邻居们听说要回京城,都来给我送行。我会泪流满面,频频挥手。
5、
过黄州,拜见苏轼。苏东坡对自己介入他们很不高兴,不敢写信,更不敢擅自接触他们。突然我看到一个老朋友来访,我激动地抱住王定国的肩膀哭了。他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他们了。看到王恭柔娘红润的脸色,神色依旧,听到她们在岭南的境遇,我满心羡慕,愧疚感也稍稍减轻。
临行前,东坡送他们一首诗《鼎风泊——南海赠侍人养母》(养母为宇文柔娘):“我总羡人间玉郎,天骄交些酥母。自净歌散白牙,风吹雪飞,海变凉。万里归来的岁月越来越少,她笑得越来越多,和相依为命。岭南应该不好吗?不过,这份安心是我的故乡。”
王恭笑了,苏轼笑了,于文柔娘也笑了。
是的,尽管世界很混乱,我们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