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昏迷等严重低血糖危象的中医诊疗技术
低血糖属于中医的晕厥和虚风范畴。
辨证分型
心脾两虚:起病缓慢,头晕,多汗,面色苍白,心悸,恐惧健忘,甚至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
【治疗方药】补益心脾。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
风致肝虚: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或震颤,甚至晕厥,或抽搐,翻白眼,口吐白沫。舌红,苔薄,脉细。
【治疗方药】养肝熄风。加味补肝散。
痰热阻窍:狂饮、醉酒、嗜睡、谵妄后。舌红,苔黄腻,脉滑。
[处方]补肝散加减。清热化痰,开窍醒神。菖蒲玉瑾汤合玉树丹。
气虚阳亏:饿得心慌,精神恍惚,面色苍白,经常出冷汗,甚至昏厥。舌红,苔薄,脉细或弱。
【治疗方药】益气回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适用技术
1.针灸疗法
(1)气虚、杨灿,取穴任重、百会、足三里、内关等。,和针灸一起用,用针灸补充方法,直到病情缓解。
(2)针刺十二井、百会、水沟、涌泉、澄江、四神聪有开窍止痉的作用,适用于低血糖昏迷。留针15分钟。
(3)针刺水沟、宿篆、神阙、关元、涌泉、足三里有回阳、调理阴阳的作用,适用于低血糖症。留针20分钟。若死于阴,可加太溪穴;若阳死,气海穴可加;心阳不振者可加内关穴。
(4)针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具有健脾益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型低血糖症。
(5)针刺心、神门、脑、小腿,留针20分钟,适用于心阳虚患者。
2.耳针疗法
针刺下屏尖、脑、枕、心,光刺激,间歇运针,留针1.2小时。适用于阴阳虚脱。
3.艾灸
(1)艾灸百会、神门、中脘、关元、永冠、神阙,配合药卷悬灸10 20分钟,适用于肾阳虚型低血糖昏迷。
(2)艾灸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艾条灸20分钟,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脾阳虚型低血糖症。
4.中成药
(1)麝香保心丸:主要成分为麝香、蟾酥、人参提取物等。功能:芳香温补,益气强心,每次1 2粒,含内服。
(2)生脉散口服液:每次2040ml,每日2-3次。
(3)至宝丹:每次一丸,口服或鼻饲。
(4)益气口服液:提取自黄芪、当归、熟地黄等。,每次10 ml,一日三次。具有益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型低血糖症。
5.中药注射剂
(1)参附注射液:4 6 ml,50%葡萄糖注射液40 ml,静脉注射。
(2)生脉注射液:6毫升,50%葡萄糖注射液60毫升,静脉注射。或服用生脉注射液10 ml,加1000 ml至2000 ml增液注射液,静脉滴注。
(3)四逆散注射液:10 ml,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
(4)参附清注射液:由红参、附子、青皮提取物20毫升制成,静脉注射。有回阳固脱之功,适用于阳气骤脱型。
6.饮食疗法
人参100克,龙眼肉100克,糖500克。将人参汤去渣(渣可另用),与桂圆肉同煮再与白糖同煮,制成桂圆糖。经常低血糖的人可以饭后一小时左右服用,每次10g。阴虚有热者不宜。(摘自《中西医急诊诊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