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于颖儿童医院儿童特需科陈杰医生如何看厌食症?
病因
●微量元素缺乏:缺锌常表现为厌食,某些内分泌激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缺乏等也可表现为厌食。
●气候影响:如果夏天很热,也是厌食的原因。
●喂养不当:这是目前最突出的原因,尤其是在城市。原因是家庭经济的改善,市场上儿童食物供给的增加,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父母缺乏科学的喂养知识,乱吃零食,暴饮暴食冷饮,乱给“营养食品”和一些高蛋白高糖分的食物(如巧克力),进而降低食欲。
●神经性厌食症:仅指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种厌食症。
致病因素和临床表现如下:
√急性精神刺激:如果儿童受到严重惊吓,精神会受到压抑,活动受到抑制,食欲下降。这种厌食症往往不会持续很久,恐吓过后食欲就会恢复。
√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离开亲人和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有时饭后呕吐。不幸的家庭或离异的父母等。
√错误教育的影响: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限制孩子的自由,不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或者限制孩子想去的地方,影响孩子的心情,降低孩子的食欲。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饮食,反复诱导或威胁引起厌恶和厌食。
√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部分女生的神经性厌食症可以很严重,患者极度消瘦虚弱,类似于严重营养不良。如体温低、怕冷、心率慢、血压低、四肢发绀、大龄女生闭经贫血、维生素和蛋白质缺乏等。
症状描述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长期厌食或厌食。它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小儿厌食症又称消化功能障碍,在儿童中非常常见。主要症状是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便血。
诊断和鉴别
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的主诉。才能搞清楚是不是厌食症。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吃得太多,有时孩子食量变化较大或偏食,容易被误认为厌食。需要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才能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详细询问孩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是否有影响饮食习惯的因素。
症状危害
√小儿厌食症是指婴儿长期食欲减退或消失,以摄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慢性消化功能障碍综合征,多见于65,438+0-6岁的婴儿。
√包
宝真的厌食的人不多。如果宝宝真的患了厌食症,长此以往会造成营养不良,久而久之会对身体各个器官系统造成损害。严重的病例会导致
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和免疫力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和智力发育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自我药疗的指导原则
轻度厌食的孩子可以吃保健食品,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吃山楂糕或者单鸡内金。更严重的孩子可以服用中药调脾合剂和健脾丸。以下推荐几种常见的治疗厌食症的中成药,以供参考:
①健儿消食口服液:具有健脾益气、理气消食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症,属气阴两虚。3岁以下儿童5 ~ 10~20ml,3岁以下儿童10~20ml,一日两次。
②小儿小荠丸:具有消食化滞、理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厌食、食滞的儿童。3 ~ 6个月服用10粒,6个月至1岁服用20粒,1 ~ 3岁服用30粒,3 ~ 6岁服用50粒,每日2次。
③小儿西施片: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适用于儿童各种原因引起的厌食症。1 ~ 3岁2 ~ 3片,3 ~ 5岁3 ~ 5片,5岁以上更多,每日3次。
4健脾糕片:有开胃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的厌食患者。咀嚼,1 ~ 3岁6 ~ 8片,3 ~ 6岁8 ~ 12片,每日2次。
⑤大山颗粒:有开胃消食的作用。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0 ~ 3岁65438+3g,3 ~ 6岁6g,6 ~ 9岁9g,每日2 ~ 3次。
⑥健儿散:具有开胃健脾、生津消食的功效。用于脾虚、津液不足引起的小儿厌食症。3 ~ 6岁服用2 ~ 3g,6 ~ 9岁服用3 ~ 5g,每日两次,连续服用1 ~ 2个月。
不适合自己用药。
儿童长期食欲不佳,病程一般在1个月以上,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精神状态差,体重比正常低8%以上。如果长时间不愈合,会转化为营养不良。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中医对症状的认识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各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尤其是脾常不足,消化功能还很弱。
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五种:
①饮食不良,喂养不当。
2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
(3)久病不愈,损伤脾胃。
4环境变化,思维伤脾。
⑤暑湿熏蒸,脾阳失养。
常用中药的分类和解释
①脾脏
胃不和:症状为面色苍白,对食物不满意,有时闷闷不乐,或伴有胸中胀满,嗳气腥臭,大便不规则,偶有食多后腹胀,形体消瘦,但精神状态良好,舌质淡红,舌苔白或薄腻,脉数。
依然坚强。治脾开胃,取补环金正气散:苍术6克,厚朴3克,陈皮2克,甘草1克,枳壳2克,藿香2克,焦山楂6克,焦麦芽6克,焦神曲6克。加水煎煮,
每日一剂,以姜为导。中成药可选择小儿胃宝片,每次1~5片,每日3次;或小儿香菊丸,每次1/2~1粒,每日2次。
②脾脏
胃气不足:症见精神不济,面色萎黄,无食欲,消化不良,拒食,大便难消化食物残渣,或便溏,形体消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弱。善德
健脾和胃,理气导滞,服用健脾丸:太子参6克,炒白术6克,茯苓6克,山药6克,薏苡仁6克,木香65,438+0克,砂仁65,438+0.5克,炙甘草65,438+0克。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蜂蜜是向导。中成药可选择尔康宁,每次5~10 ml,每日3次;或小儿健脾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或菲儿丸,每次1~2粒,每日1~2次。
③胃
阴虚:症见口干多饮而不思饮食,皮肤湿润,大便干燥,小便短黄,严重者烦躁失眠,手脚发热,舌红,津液少,苔少或开花,脉数。治疗要养胃养阴,辅助之。
云,服养胃增液汤(中医儿科):石斛5克,乌梅3克,北沙参6克,麦冬6克,玉竹6克,白芍6克,炙甘草1克,炒山楂6克,炒麦芽6克。水煎剂
每天服用一剂。中成药可选择龙牡壮骨颗粒,每次一袋,每日2~3次;或者婴儿食品清解粉,每次0.5g ~ 2g,一日两次。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饮食规律,饮食规律,保证饮食卫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排便规律;营养要全面,多吃粗粮和果蔬;限制零食和甜食,少喝饮料。
●改善饮食环境,让孩子专心吃饭,保持好心情。
●家长应避免过分关注孩子的“追”等进食行为;当孩子故意拒绝进食时,他们无法适应。比如他们一顿两顿不吃,家长不要担心。这说明孩子摄入的能量足够了,到了一定时间孩子自然会索要食物;千万不要把符合要求作为孩子吃饭的条件。
●加强体育锻炼。
●不要盲目吃药;可以适当服用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的中西药。
药膳疗法
胡爱山内锦州
原料:山药15-20g,鸡内金9g,粳米150g,糖适量。
做法:将山药、鸡内金研成细粉;将锅置火上,放入适量纯净水,然后加入大米、山药、糯米煮粥,煮好后加入适量糖调味。
胡萝卜蛋糕
原料:白萝卜250g,面粉250g,瘦肉100g,姜、葱、盐、豆油适量。
做法:用白萝卜、瘦猪肉、调料做馅、面粉做饼,烤熟。
山药汤丸
材料:山药50克,糖90克,糯米粉500克,胡椒粉适量。
做法:将山药打成细粉,加糖和胡椒粉做馅,将糯米磨成汤丸粉,将馅煮熟。
红枣粥
原料:10大枣,粳米50g,冰糖适量。
做法:用粳米和大枣煮粥,煮熟后加入冰糖。
山楂麦芽饮料
材料:山楂10g,炒麦芽10g,红糖。
做法:将山楂、麦芽汁100 ml煮沸,加入红糖作为饮料给孩子喝。
实用保健
基本操作方法
●屈曲儿童拇指,用拇指肋面沿儿童拇指桡侧边缘(不靠近食指的一侧)向指根方向推100次(方向一定不能错)。
●将患儿手掌向上推,用拇指或食、中指的指面从腕关节开始,沿患儿前臂上侧的外侧边缘直推至肘关节***200次。
●用拇指或中指揉捏患儿鱼际100次。
●用大鱼际在小儿肚脐上揉2-3指,10分钟。
●用手掌或4指触摸儿童腹部10分钟。
●按揉足三里、脾穴(第十一胸椎棘突旁约一指)、胃穴(第十二胸椎棘突旁约一指),各30次。
●先沿脊柱轻轻按摩孩子背部几下,再从颈后到尾骨从上至下捏住脊柱后部;第二遍,捏三下后向上提脊柱,称为捏三提一法。以后交替做,就是从上到下揉一次,再用揉三次提一次的方法揉一次,然后依次揉***7次。
基于证据的加减法
●哺乳停滞型:用拇指或食指从孩子的虎口开始,沿着食指靠近拇指的一侧,直推至指尖100次;拇指或中指指面从肘关节内侧沿前臂内侧推至腕关节300次。用手指顺时针摸腹部10分钟。
●痰湿型:患儿手掌以掌心为中心,以掌心至中指根部横纹的2/3左右为半径,拇指顺时针揉100次;用中指指尖按揉两锁骨内端之间的凹陷处30次。按压揉捏时,中指指尖微微屈曲,孩子呼吸起伏。
需要注意的事项
●手法一定要轻柔,防止皮肤损伤。
●要仔细查找食欲不佳的原因。如果有其他慢性病,要对症治疗,才能治疗厌食症,或者同时治疗。
●孩子的饮食营养要合理均衡,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不能过量。
●吃饭时不要打骂孩子,不要让孩子吃太多零食和冷饮。
●定期检查孩子大便中是否有虫卵,并服药驱虫。
●如果这些手法较轻,频率较低,也可以作为儿童保健的按摩手法。
-来自自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