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叶香薷与木香薷的鉴别。

紫香薷:唇形科香薷属草本植物,别名:金鸡、荆芥、假紫苏、荆芥、臭草、牙刷花、野薄荷。香薷能发汗解表,燥湿,中和中焦,利湿消肿。主治:岳夏性寒饮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痛,吐泻,水肿,脚气。

草本,0.5-1米高。茎四棱,具凹槽,紫色,疏生或密被白色短柔毛在凹槽里。叶卵圆形至宽卵圆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顶端短而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基部上方边缘有圆齿状或圆齿状锯齿,基部附近全缘,上表面绿色,下表面浅绿色,沿叶脉有白色短柔毛,上覆凹腺点,侧脉5-6对,两侧与中脉一起稍突出。叶柄长0.8-2.5厘米,翅窄,腹凹,背凸,被白色短柔毛。

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

香薷能发汗解表,燥湿,中和中焦,利湿消肿。主治:岳夏性寒饮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痛,吐泻,水肿,脚气。

1977《中国植物志》第66卷草本,0.5-1m高。茎四棱,具凹槽,紫色,疏生或密被白色短柔毛在凹槽里。叶卵圆形至宽卵圆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顶端短而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基部上方边缘有圆齿状或圆齿状锯齿,基部附近全缘,上表面绿色,下表面浅绿色,沿叶脉有白色短柔毛,上覆凹腺点,侧脉5-6对,两侧与中脉一起稍突出。叶柄长0.8-2.5厘米,翅窄,腹凹,背凸,被白色短柔毛。

穗长2-7厘米,生于茎、枝顶端,偏向一侧,由8花钹组成;苞片圆形,长、宽约5毫米,顶端突有短尖,顶端多刺,长达2毫米,外有白色毛,腺体黄色透明,常略带紫色,内无毛,边缘有纤毛;花梗长约。1毫米,白色柔毛具轴。萼筒状,长约2.5毫米,外面被白色柔毛,萼齿5,钻形,近等长,顶端有刺,边缘有长缘毛。花冠紫红色,长约6毫米,外被白色柔毛,上半部具腺点,冠管在喉部向上变宽至2毫米,冠边缘有两唇,上唇直立,顶端略缺刻,边缘具长柔毛,下唇稍展开,中部裂片长圆形,顶端通常尖,侧裂片弯曲。雄蕊4,前面的一对长,突出,花丝无毛,花药深紫色。花柱纤细,突出,先端等于2裂。小坚果长圆形,长约65438±0mm,深褐色,外部有微小的疣状突起。开花结果期为9-11月。

野木瓜香薷。是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别名:荆芥、荆芥、荆芥、华北香薷、鸡爪花,直立半灌木,高0.7-1.7米。茎上部多分枝,小枝下部近圆柱形,上部钝四棱形,有沟槽和细条纹,紫红色,灰白色被微柔毛。叶披针形至椭圆形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5-4厘米。穗状花序细长,长3-12 cm,生于茎枝顶端和侧生小花枝上,位于茎枝上的更长。开花结果期为7月-65438+10月。

小菜蛾在我国分布于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山谷、溪流、河流、草坡和落基山脉。【1】喜温暖阳光,喜湿润水分,抗旱不耐涝,抗寒性强,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特别是通气性好的沙壤土或土层深厚的壤土,中度以下的盐碱地、瘠薄地也能适应。

木香薷是中草药中常用的解表药,主要用于治疗外感暑热、体热、头痛发热、霍乱吐泻、水肿等症。种子含有脂肪酸,可用于制备干性油,油漆和工业。花、茎、叶可以提取香料。因为东紫苏含有挥发油,全株含有香气,所以可以作为调味植物。香薷挥发油对部分仓储昆虫成虫有致死作用,可用于仓储行业。因其色彩艳丽,可在园内成簇种植,可配花坛、花境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