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在人体中的作用
钒在人体内的含量极低,在人体内的总量不到1mg。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肾、甲状腺等部位,骨组织中含量也较高。人体对钒的正常需要量为100微克/天。
钒在胃肠道的吸收率仅为5%,其吸收部位主要在上消化道。另外,环境中的钒可以通过皮肤和肺部吸收到体内。血液中约95%的钒以离子态(VO2+)与转铁蛋白结合转运,因此钒和铁在体内可以相互作用。
钒与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发育和钙化有关,能增强牙齿对龋病的抵抗力。钒还能促进糖代谢,刺激钒酸盐依赖性NADPH氧化反应,增强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加速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和氨基酸转化,促进红细胞生长。因此,当钒缺乏时,牙齿、骨骼和软骨的发育可能会受到阻碍。肝脏磷脂含量少,营养不良水肿,甲状腺代谢异常。
扩展数据:
饮食不当,偏食或者某些疾病,都容易导致虚。从实用营养学的角度来看,钙、铁容易缺乏,碘、锌、硒在特殊地理环境或其他特殊条件下也可能缺乏。
有些元素服用过多也会中毒。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扩大,微量元素的数量也会增加。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包括铁、铜、锰、锌、钴、钥匙、铬、镍、钒、氟、硒、碘、硅、锡。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却具有强大的生物功能。它们参与酶、激素、维生素和核酸的代谢过程,生理功能主要有:辅助运输宏量元素;作为酶的成分或激活剂;它在激素和维生素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影响核酸代谢等等。
百度百科-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