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功能与主治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功能与主治

地黄的功效和作用,这种食物的原料地黄营养丰富,但它的其他功效和作用我们了解不多。它富含碳水化合物,功效非常强。只有了解它本身,才能利用好它的功效。下面是地黄的作用和适应症。

地黄1的功效与作用地黄1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用于治疗热入血,热盛昏厥,口干舌赤的温病。如清营汤。

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寒,舌红脉数,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疗热病,如热入血、血热有毒、吐血衄血、斑疹紫黑等。如四生丸;

滋阴生津的功效,用于津伤内热引起的口渴。治疗热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性味取向

地黄味甘、苦、寒。心、肝、肺经。

地黄的功能

地黄中含有有效成分(R-BP-F),经实验研究证明对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有效。

地黄也有止血的作用。实验研究证明,地黄可以缩短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地黄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酶的作用,从而在血管中产生抗凝作用;

可治疗肝炎,生地黄可与甘草同服。临床实践证明,具有治疗肝炎的功效。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其功能与主治2。地黄的禁忌。

一般来说,生地黄当中药煎服,用量为10至30克,鲜地黄用量会增加一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鲜地黄性寒,脾虚湿阻的人不能用。

寒性,所以脾胃湿热阳虚的人要忌食生地。《雷公罐头论》:不要犯铜铁之罪,会使人的肾消失,头发变白,损害荣卫。地黄性寒、滞,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不适合脾胃虚寒(虚弱)、大便稀薄、胸闷少食、气滞痰多者食用。

论药性:忌三白,即生地黄与萝卜、葱、薤白混合。

地黄与熟地黄的区别

地黄,中药,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晒干后形成地黄。地黄是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干地黄,直至颜色变黑,质地变软。生地黄和生地的药理作用不同,两种药物一定不能互换使用。

1,形状差异

地黄

多为不规则、快形或长方形,中间膨大,两段略细,长6~12cm,直径3~6cm。有些又细又长,略扁且弯曲。表面为棕黑色或棕灰色,极度皱缩,有不规则的横向曲线。

重量,柔软坚韧,不易折断,棕黑色或深黑色,有光泽,有粘性。它尝起来有点甜。

熟地黄

是大小粗细不一的不规则碎片和断片。表面呈暗黑色,有光泽,有粘性。软而韧,不易断,暗端面,有光泽,香甜。

2、功效的差异

地黄:性寒,有凉血、滋阴补肾、生津止渴之功,常用于治疗热入血、骨蒸耗伤、咽干疼痛、痰中带血等症。六味地黄丸以生地黄为主要原料,是历代补肾名方,也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疾病。

地黄:性温,功能也有变化,为补血之药。当归、白芍、川芎配伍是著名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

熟地黄加白芍可以养肝,柏子仁可以养心,龙眼肉可以补脾,麻黄可以活血。但地黄养脾,有碍消化。所以脾虚的人要少吃,便溏满胃者不宜服用。

所以生地黄和生地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无论是外观还是功效,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