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龙简介
2英文参考cairo morningglory root or leaf【湘雅医学词典】
3.葡萄科攀援藤本植物的全草或根为中药名称,来源于云南中草药,是《云南中草药》[1]中记载的五爪金龙的别名。
3.1五爪龙的别名:睡莲、五爪龙、红葡萄、小五爪龙[1]
3.2来源和产地葡萄属植物红四柱花的全草或根。分布在云南和四川。[1]
3.3味苦涩,平[1]。
3.4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消肿止痛[1]。
1.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和闭经。内服:煎服,15 ~ 30g;或者潜水服。[1]
2.治无名肿毒。夯实。孕妇不宜服用。[1]
4.桑科植物厚叶榕(Ficus crassifolia)或佛掌榕(Ficus fozhangensis)的根是中药名称,来源于广西中草药,是《广东中草药志》[1]中记载的五指毛桃根的别名。
4.1五爪龙别名:土黄旗、五爪龙[2]
4.2来源和产地五指毛桃的根。或五指毛桃。var。希拉米戈。桑科的。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2]
4.3性味甘平[2]。
4.4功能主要用于益气健脾、化痰止咳、舒筋活络、催乳[2]。
1.虚弱,自汗,肺结核和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后[2]。
2.治疗脾虚水肿、类风湿性关节炎、白带过多、产后无乳[2]。
4.5五角龙用法用量:15 ~ 30g [2]。
4.6化学成分本品含有氨基酸、糖类、甾醇、香豆素等。,还含有铅(> 2ppm).[2]
4.7药理作用动物实验表明,该汤剂对小鼠有镇咳作用[2]。
5.葡萄科植物攀援藤的全草或根为中药名称,出自《广西本草选》,是《四川中药志》[1]记载的走草别名。
5.1五爪金龙别名:五爪金龙、岩五加、藤五加、树上蜈蚣、红菜花[3]
5.2来源和产地葡萄科植物三叶草(wall。exlaws。)普朗克。分布于中国中南部和西南部。[3]
5.3性味辛、涩、平[3]。
5.4功能主要用于祛风除湿、散瘀消肿、解毒[3]。
1.治疗风湿、麻木、肌肉疼痛和跌打损伤。内服:煎服,9 ~ 15g;或者泡在酒里。[3]
2.治蛇咬伤,煎服,伤口周围敷鲜全草;疥疮,无名肿毒,带状疱疹,捣或水煎服。[3]
5.5慎用,孕妇应避免服用[3]。
6.蔷薇科植物蛇所含的全草、五爪龙、五爪龙是中药的名称,来源于分类本草学。是《神农本草经》【1】所载蛇的别名。
6.1五爪龙的别名:五皮风、五皮风、五爪龙[4]
6.2来源与产地蔷薇科植物蛇含委陵菜的全草。分布在全国大部分地区。[4]
6.3性味苦、辛、凉[4]。
6.4功能主治清热解毒[4]。
1.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外感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疟疾。煎服:9 ~ 30g。[4]
2.治丹毒、痈肿、外伤出血、蛇虫咬伤,捣碎;角膜溃疡,捣碎敷于眉弓。[4]
6.5化学成分本品含蛇鞣质、龙芽草素、长柄花素[4]。
6.6五爪金龙的药理作用该汤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4]。
7裸子植物五指毛桃的根或茎叶7.1南宁药理学来源
7.2拼音姓名w ǔ zh m: o莱昂ɡ
7.3五叶藤(南宁药物学)和五叶茹(泉州本草)是五爪龙的别名。
7.4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白首乌的根或茎叶。秋季采收,切段晾干。
7.5原始形态为多年生、衰弱、秃秃的缠绕藤蔓。茎灰绿色,常有小瘤。叶互生;手指通常5分开,几乎到达基部。直径6 ~ 9厘米,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但有小尖点,整个或最后一对裂片有时又裂开,两侧秃,叶柄略长于叶,常有小瘤。花序梗短,花1 ~ 3朵;花萼绿色,长6 ~ 8毫米,顶端极钝;花冠漏斗状,淡紫色,长5 ~ 6厘米,内部颜色较深;5枚雄蕊。蒴果,4粒种子,灰棕色,短而圆,背面两侧有长毛。夏秋开花。
这种植物的花也可入药。详见文章。
7.6栖息地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广州栽培的植物很多,经常缠在竹竿或棚架上遮阴。
7.7性味泉州本草:“甘、寒、无毒。”
7.8归泉州本草:“入肝、肺、肾、膀胱四经。”
7.9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疗肺热咳嗽、小便不利、淋病、血尿、痈肿毒。
①《南宁医学志》:“清热利湿。治肺热咳嗽。”根和叶捣碎并且外部应用治疗痈。"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通淋利尿。治淋证水肿,外用痈肿毒。”
7.10五爪金龙用法用量:煎服,1.5 ~ 3元(鲜0.5 ~ 1两)。外用:捣固。
7.11关注南宁药理:“虚寒之人禁用。”
7.12治淋方:五爪金龙茎叶一两(鲜)。熬汤去渣,加冰糖炖。(泉州本草)
7.13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