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中药大辞典土荆芥3.1土荆芥别名3.2来源与产地3.3性味3.4功能主治3.5使用注意事项3.6化学成分3.7土荆芥的药理作用。4全国中草药汇编土荆芥4.1拼音名4.2土荆芥别名4.3出处4.4原形4.5性味4.6功能主治4.7用法用量4.8注意事项4.9备注4.10摘录5《中华本草》土荆芥5.1出处5.2拼音名5.3土荆芥别名5.4出处5.5原形55.18各种论述5.19摘录6参考文献附件:1中药土荆芥方剂2中成药土荆芥3土荆芥1拼音tǔjěng Jiè

2英文参考土荆芥[21世纪科技双语词典]

3《中药大辞典》灰菜灰菜是中药的名称,来源于“精草”[1]。

3.1别名土荆芥、钩虫、杀虫芥、土荆芥[1]

3.2土荆芥的来源与产地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 ides L .)产地:广西、广东、福建、贵州[1]。

3.3辛、苦、温、毒[1]。

3.4功能主要用于杀虫、祛风止痒[1]。

1.治疗蛔虫病、钩虫病、蛔虫病、鞭毛虫病和风湿病。内服:煎服,3 ~ 6g或入丸,散[1]。

2.湿疹、瘙痒、疥疮、蛇咬伤等用清水洗净皮肤[1]。

3.5小心使用。过量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便秘、耳鸣、视力障碍等中毒症状。孕妇不宜服用。本品* * *性强,心、肝、肾疾病或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虚弱或营养不良者慎用或减量。因为有积累,2 ~ 3周内不宜反复使用,也不宜空腹服药[1]。

3.6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和蛔虫内酯。叶还含有黄酮苷,如荆芥苷和山奈酚7鼠李糖苷[1]。

3.7药理作用:驱避剂能驱除蛔虫,抑制恶性疟原虫。藜油对钩虫和阿米巴痢疾也有效。对皮肤真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1]

4《全国中草药汇编》土荆芥4.1拼音名称Tǔ Jīnɡ Jiè

4.2土荆芥别名【福建、江西、贵州】,土荆芥,杀虫芥,钩虫,醋栗,狗咬。

4.3来源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 .),藜科藜属藜属植物,全草入药。播种当年8-9月果实成熟时,剪下全草,放在通风处阴干。

4.4最初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m。茎直立,多分枝,有角,无毛或具腺,摩擦时有强烈气味。单叶互生,茎短。夏秋间开小绿花,穗状花序腋生,分枝或不分枝,苞片叶状,花束小。胞果膜质,扁球形,藏于花被中。种子小,红棕色,明亮。

4.5性味辛、苦、微温。有一点毒。

4.6功能主要用于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蛔虫病、钩虫病和蛲虫病;外用治疗湿疹和皮肤瘙痒,并且杀死蛆。

4.7土荆芥用法用量:1 ~ 3元,磨成粉或制成丸,或制成土荆芥油;外用适量,煎服,洗净患处。

4.8注意孕妇的禁忌。

4.9注(1)土荆芥油是暴力的。大剂量会导致恶心和呕吐。吸收后可麻痹肠道肌肉,引起便秘。它还会引起耳鸣和感觉迟钝。中毒剂量会导致昏迷、呼吸缓慢和偶尔抽搐。对肝肾也有毒性。虽然可用于蛔虫病、钩虫病、钩虫混合感染。但它有毒,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剂量。成人常用剂量为0.8 ~ 1.2ml,不能超过最大剂量(1.5ml)。儿童每年0.05毫升。不宜空腹服药,也不宜先用泻药,因为可增加吸收。

4.10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5《中华本草》土荆芥5.1是出自《本草纲目》

5.2拼音姓名Tǔ Jīnɡ Jiè

5.3别名土荆芥、紫茎泽兰、白花蛇舌草、飞机草、钩冬虫夏草、飞机草、油蒿、杀虫芥末、土荆芥、香藜、蚂蚁草、虎骨香、虱草、狗咬(黄)、油草、花椒草、杀虫草等。

5.4资料来源:藜科植物土荆芥。

拉丁动植物矿物名称:土荆芥

收获与贮藏:8月下旬至9月下旬收获全草,铺于通风处,或捆扎后悬挂于阴凉处,避免日晒雨淋。

5.5高度50-80厘米,气味浓烈的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茎直立,具角,多分枝,腺毛或无毛。单叶互生,叶柄短;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316cm,宽5cm。先端短或钝,下叶具不规则钝齿或波状边缘。上部叶较小,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顶部绿色,底部有腺点,揉搓时有特殊香气。穗状花序腋生,分枝或不分枝。花小,绿色,两性或雌性,35朵花簇生于上部叶腋;花被5裂,果通常关闭;雄蕊5;花柱不明显,柱头通常3,从花被突出。胞果扁球形,完全包围在花被里。种子横生或斜生,黑色或暗红色,光滑有光泽。花期8月,结果期965438+10月。

5.6栖息地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荒野、路旁、河岸、溪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我国北方也常有栽培。

5.7栽培的生物学特性喜欢温暖干燥的气候。高温高湿的地方,药材质量差,挥发油含量低。对土壤的要求是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排水良好。它应该在阳光充足和干燥的地方种植。

栽培技术包括种子繁殖、直播或幼苗移植。3月中旬将地面翻松耙平作为畦埂,宽1 ~ 1.4m,每1hm2施堆肥或粪肥750~900kg作为基肥。种子繁殖,3月中旬至4月上旬春播。直播:在畦边按30cm的行距做一道沟,将种子均匀地插入沟内,用细土覆盖种子。约10 ~ 15d后即可萌发。12倍苗后齐。每穴留苗1 ~ 2株,株距保持在0.5m .育苗移栽:按10cm行距开沟苗床,均匀播种,覆盖一层细土,浇水湿润。出苗后,当苗高12 ~ 16 cm时即可移栽,每株开穴3036cm,每穴种植1 ~ 2株。用土覆盖后,进行灌溉。

在田间管理中,应在幼苗生长期勤除杂草,间苗1 ~ 2次。成活后松土除草2 ~ 3次为宜。追肥1 ~ 2次,以人粪或硫酸铵为宜。

5.8性状鉴别全草黄绿色,茎有毛。叶片皱缩断裂,叶缘常有稀疏不规则的钝锯齿;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可见分散的油斑;静脉有毛。花生于叶腋。胞果扁球形,被一薄层囊状和腺状花萼包围。种子呈黑色或暗红色,光滑,直径约0.7毫米。具有强烈而特殊的香气。味道辛辣,微苦。

叶表面显微鉴定:①上下表皮有囊状腺毛,头部为单细胞,略长圆形,长100140μm,直径4056μm,柄为14细胞。②气孔密集不定,有34个附属细胞。③非腺毛中有17个细胞,顶端细胞长而钝,壁薄扭曲,基细胞肿胀,具纵向角质纹理。④叶肉中有草酸钙的沙晶、簇晶和方晶。另外,偶尔头部有2个细胞,柄部有69个细胞,基部的细胞也增大,呈圆锥形。

5.9化学成分含挥发油,包括:松香果酮、阿里木酮[1]。叶子含有山奈酚7-鼠李糖苷和ambroside [2]。果实含有山奈酚3鼠李糖苷4 '木糖苷、山奈酚3鼠李糖苷7木糖苷、山奈酚3-鼠李糖苷7-木糖苷、山奈酚和驱虫药黄素。槲皮素)[3 3,4],4O去甲金合欢黄酮7OαL鼠李糖3'OβD吡喃木糖苷(4-o去甲基相思子苷7-oαlrhamnoside 3 ' oβdylopyranoside)[5]。

5.10土荆芥油的药理作用土荆芥油是一种杀肠药(驱虫药的主要成分,药效是油的两倍),先兴奋蛔虫,后麻痹,最后产生不可逆的僵直;对钩虫也有效,但稍差;对阿米巴痢疾也有效,可用于慢性或带虫病人;对绯红虫的效果相当差。

土荆芥油在肠道内容易被吸收,吸收后一部分通过肺部排出体外,使呼吸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这药有暴力倾向。土荆芥油对体内禽结核病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对真菌(如毛癣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弱于麝香草酚,强于水杨酸)。土荆芥油中所含的驱肠虫剂对蛔虫和钩虫有驱肠虫作用。

5.11毒性对肝肾也有毒性。

5.12加工去除杂质和根部,并精细切割。

5.13刺鼻;苦;温和的温度;大毒药

5.14归经与脾经

5.15功能主要用于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促进血液循环,消肿。主要钩虫病;蛔虫病;蛲虫病;头虱;皮肤湿疹;疥疮;风湿痛;《更年期》;痛经;口疮;喉咙痛;跌倒受伤;蛇咬伤

5.16土荆芥内服用法用量:煎汤,3-9g,鲜品,15-24g,或混粉;或者提取土荆芥的油,成人通常用量为0.8 ~ 1.2 ml,儿童每年最大用量为1.5ml。外用:适量,水煎或捣烂。

5.17注意体弱营养不良者,慎用或减量。儿童比成人更敏感。患有肾脏、心脏和肝脏疾病或消化道溃疡的人禁用。福建民间草药:患有神经衰弱、心脏病、肾病、孕妇请勿服用。

5.18各校讨论1。《生药材准备》:祛风止痛宜煎洗,小儿麻风除痰后洗,胜于溺。2.《岭南本草集录》:能去风热,杀虫,健胃止痛。煮洗皮肤疥疮疖。3.贵州偏方集药:能驱肠内寄生虫。蛇和昆虫咬伤的局部治疗。4.《江西中医》:适用于钩虫病、消化不良、胃肠胀气、闭经、痛经。

5.19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