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粉和肉桂有关系吗?

肉桂皮,也称为肉桂,肉桂或肉桂,是樟科植物如天竺桂,印相,肉桂,肉桂或肉桂的树皮的总称。本品为常用中药,也是食品香料或烹饪调料。商品肉桂原植物复杂,约有十种,均为樟科樟属植物。各地常用的有8种,其中主要有桂花树、钝叶桂、印相和华南桂花等。大部分都是本地用的。各种各样的品种在古代西方国家被用作香料。在中餐中用来给炖菜调味,是五香粉的成分之一。也就是《本草笔记》的月桂和《海南本草笔记》的Tenjikukatsura。《本草》载:“天二桂生于西湖。其功能似广西,但不强,亦为今所罕见”。《本草纲目》记载:“此为今福建、广东、浙江之山桂,以台州天竺最多,故名,树满繁花,壮如莲子,天竺僧人称之为桂。”上述描述与今天的樟科植物Tenjikukatsura的形态和起源是一致的。本种的树皮在江西,福建,湖南和湖北的部分被使用。今天市场上的肉桂皮是许多植物的树皮,用作药或香料。樟科樟属。在某些地区,肉桂(学名:肉桂,别名香樟)是樟科常绿乔木,又名肉桂、香樟,海拔10米以上,树皮呈灰褐色,厚度可达60米。叶互生或近对生;长圆形,或椭圆形披针形,长8-20厘米,宽3-5.5厘米;顶部尖锐,叶基宽,呈楔形;全缘,基部有三条叶脉。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直径5毫米,花被裂片椭圆形,长3毫米。果实椭圆形,长10毫米,直径7-8毫米,成熟时紫黑色。植物的各部分,如树皮、枝、叶、果实、花梗等,都可以提取芳香油或肉桂油,可用于食品、饮料、香烟、医药,但也常作为香料、化妆品、日用品的香精。树皮出油率2.15%,桂枝0.35%,肉桂叶0.39%,肉桂果(幼果)2.04%。树皮叫做肉桂。肉桂原产中国,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省、云南等湿热地区,尤以广西为多。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分布。肉桂多为人工栽培,以种子繁殖为主要方法,使其后代能保持双亲的特性,并在枝条下获得较高的树干,有利于肉桂剥皮。因此,生产中很少用无性繁殖来培育种植用的幼苗。不止秋天剥皮,刮去木塞,阴干。因剥皮部位和质量不同,加工成各种规格,如七边桂、板桂、油板桂、桂桐等。印相(学名:阴香)属于樟科,是一种常绿高大乔木。叶不规则对生或散生,革质,卵圆形至长圆形,长6-10厘米,宽2.5-4厘米;叶顶短而渐细,基部宽楔形;它从基部起有明显的三条脉,腋部无腺体,与樟树有所区别。圆锥花序有分枝或腋,花被长5毫米,内外均有毛。果实卵圆形,长8毫米,花托齿开裂,齿尖扁平。其叶可作芳香植物的原料,也可入药(味辛,气香,能祛风)。这种树也提供木材,并且经常在花园里被用作一棵绿化树和街道树。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福建、云南等地。银香皮是银香皮的树皮,又名广东肉桂(中国树木分类学,阚香草,曹寅尧尧,肉桂,桂皮,肉桂,肉桂,肉桂,肉桂,肉桂,肉桂,肉桂,肉桂。细叶樟(学名:subavenium)属于樟科,为常绿乔木,树高20米,DBH 50厘米。树皮是灰色和片状的。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椭圆形,卵状披针形,长3.5-13厘米,宽2-6厘米;叶片完整,三条叶脉明显。圆锥花序腋生,花淡黄色,长3-4毫米;花被近椭圆形,长3毫米。果实椭圆形,长7毫米,直径5毫米,成熟时蓝黑色。树皮包含芳香的油,并且被用作食品加工的调味品。天竺桂(学名:梗香樟),又名普陀香樟,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狭窄区域。由于断断续续的结籽和频繁的人为干扰,林下很少见到幼苗和树木。肉桂(学名:肉桂,别名:锡兰肉桂),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新竹、台北等地。是肉桂属的双子叶植物,原产于斯里兰卡,在中国海南、广东、南宁、广西和台湾省均有栽培。它的树皮,也被称为锡兰肉桂。在欧美,英文名词Cinnamon指的就是这一类。樟科,学名肉桂。树皮有香味,又名肉桂,可用作香料。它的味道类似于来自锡兰的肉桂,但它比肉桂更热,更不可口,更厚。肉桂皮含1 ~ 2%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肉桂醛(C9H8O)。肉桂皮被用作菜肴的调味品,尤其是利口酒和巧克力。南欧人喜欢肉桂胜过肉桂,而在北美,肉桂粉不分青红皂白就卖,不管是中国的肉桂还是锡兰的肉桂。

从茎和枝上剥下肉桂皮,晾干,卷成卷。有些品种是刮的。刮刀薄而明亮的红褐色,未切割的树皮厚而灰色。肉桂粉是红棕色的。中国制造的肉桂香味略低于越南和印尼制造的肉桂。三样都是香、甜、辣。来自越南的肉桂(西贡的肉桂)质地最好。中国的肉桂和肉桂(C. loureirii)的未成熟果实着生于坚硬而起皱的灰褐色杯状花萼上,通常为11 mm (0.4寸,含萼筒);上部直径约6毫米(0.25英寸),取下萼筒晒干,称为肉桂芽。它具有肉桂的香味和肉桂的甜辣味,用于食品调味。

肉桂,桂皮

别名玉桂、鬼母、水木、通桂、大圭、麻辣桂、桂。

来源是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

植物形态的常青树,芳香。树皮灰褐色,幼枝四棱,灰黄色。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长圆形到近圆形,先端短,基部楔形,上面绿色发亮,基部有三条脉;叶柄。圆锥花序腋生;花被片6,白色;可育雄蕊有9或3轮,内轮花丝基部有腺体2,子房卵圆形。浆果紫黑色,椭圆形,有浅杯状花托。花期6-8月,果期6月10-次年2-3月。大多是为了栽培。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

比秋季多栽培5 ~ 10年的树皮和枝皮,采收晒干或阴干。

特性:本品为浅槽状或鼓状,长30 ~ 50厘米,宽3 ~ 10厘米,厚2 ~ 8毫米..外表面灰褐色,略粗糙,有侧微突起皮孔和细皱纹;内表面棕红色,光滑,有细密的纵纹,有油痕。硬而脆,横切面呈颗粒状,外层褐色,内层红褐色,油状,两层间有1浅黄色线条(石细胞带)。香味浓郁,甜辣味。

该化学组合物含有挥发油,该挥发油含有桂皮醛、桂皮酰乙酸酯、丁香酚、肉桂酸、苯甲酸乙酸、桂皮酰二萜醇、桂皮酰二萜醇。味道辣辣甜甜的。功能:主要用于补火壮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可用于阳痿、宫寒、心寒疼痛、虚寒吐泻、闭经、痛经、温经通脉。

化学成分中含有挥发油,挥发油中含有肉桂醛、丁香酚、鞣质和粘液。

注:斯里兰卡主产的“锡兰肉桂”为锡兰肉桂的内皮,常10 ~ 40片重叠卷成细长管或双层管,每片厚约0.5mm,外表面黄褐色、光滑、波状,有纵纹。西班牙名:canelo,la [1]齐边桂:呈长片状,沟状,左右两侧向内卷曲,下摆呈半圆柱形。沟中央微凸,外皮凹陷,长约43厘米,宽4-6厘米。外皮为灰白色或褐色,两端去掉5mm木栓的斜坡为褐色。它们都有不规则的横向皮孔和大多数微突出的小瘤点。偶尔有略突出的横纹和灰绿色花纹(苔藓出生后留下的痕迹,俗称有色皮)。内表面呈深红褐色或褐色,光洁,用指甲刮时可见深褐色油线。香味浓郁,甜辣味。

班吉:板状,两侧略向内弯曲,表皮粗糙,呈灰褐色;内皮呈深紫色,切面油层呈褐色,外层呈红褐色。一般油少渣多,香气甜度较轻。

油桂:半竹筒状槽,两端略斜,外观灰褐色或褐色,常有灰绿色斑点(色皮),内皮层深褐色,质硬而脆,稍有光泽,横切面黑色或褐色,外层紫色,气味浓,味甜而刺鼻。

桂桐:双圆柱形或圆柱形,外观灰褐色,有细皱纹和小裂纹,卵圆形皮孔,偶有凸起的横纹和灰色花纹。内表皮呈深棕色。硬而脆,断面呈紫色或褐色,香、甜、辣。又名“肉桂”、“桂尔通”。

桂心:外形与桂桐相同,只是外层木栓层已刮干净,内外皮呈褐色。

碎片肉桂:不规则的碎片或短卷,皮灰褐色,横断面和内皮呈褐色或棕褐色,香、甜、辣。

肉桂商品中,不能做成边桂或板桂的老桂,做成桂南。多为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片,厚度约0.4 ~ 0.8厘米,皮厚粗糙,略扭曲,油少,嚼渣多,味微辣。

进口肉桂常称为安肉桂,国产肉桂常称为西玉桂,所以分别有安琪边桂、安板肉桂、安桂。西部企业被称为边境广西、西部广西、西部桂南。进口肉桂与国产肉桂的主要区别有:(1)进口肉桂通常比相应的国产肉桂更厚更香;进口肉桂内表面为深褐色至棕褐色(国产肉桂为棕红色或紫红色),纵向条纹细密,光滑(国产肉桂凹凸不平);进口肉桂通常比相应的国产肉桂薄,“色皮”明显;进口肉桂的白细胞条带没有国产肉桂明显,口感香甜明显。

进口肉桂中,有高山肉桂和低山肉桂;据说高山肉桂是野生品,低山肉桂是栽培品。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高山肉桂:外皮表面细皱,“色皮”明显,皮厚、重量不明显,白细胞环不明显,内表面细滑。含油量高,香气浓郁,辛辣味轻,甜味浓。最好的一种被称为“绿水肉桂”,用开水冲泡,其水清澈碧绿(有人认为绿水是经过加工的)。

肉桂:外观粗糙,皮薄,体轻,切面有明显的石细胞环带,内表面略粗糙。台湾的挥发油较少,香气较差,甜味较淡,刺激性较强。

进口肉桂的内皮油腻滑如玉。也是越南北齐青化出产的最著名的一种,所以取名“青化玉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广东信宜和广西部分地区出现了类似进口肉桂的国产肉桂移植产品,产品统称为“南肉桂”。质量接近进口肉桂。1.肉桂功效与肉桂相近,但强度较弱;归辛入心脾经,壮阳活血治疗心寒疼痛,可诱导血液化汗化脓,常用于外科支痈、痤疮。

2.肉桂和肉桂:肉桂和肉桂生于同一棵树,肉桂皮和桂枝。两者都有温养血、行气散寒、凝血的作用。但肉桂长于温里止痛,入下焦补肾阳,归命火,而肉桂则长于散寒,补气血,治升气,助阳化气,温经。3.肉桂、附子:肉桂、附子均为补肾壮阳、益生命火之品,常配伍温肾、补火、散寒。但不同的是,附子性硬,性热,性燥,有回阳救逆之功,可治脉弱之证。肉桂味甘,性热,益于消火消阴,能温养血,能走能守,能引火归元,故宜治下焦虚寒证。

对香料不是很敏感的厨师也看不出来是不是不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