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低怎么办?
根据实际饲养管理水平和经济指标,产蛋率在90%以上才算峰值,这样的峰值如果能持续6个月以上才算科学合理的峰值。在养殖实践中,有两种情况让养殖场(户)很头疼。一是峰值很高,可达96%~97%,甚至98%,但时间短,只有几天,甚至一两天后就开始急剧下降,下降率约为10%。二是峰值低而钝,在80%~85%徘徊,不急降也不急升;部分蛋鸡的产蛋率会低于80%,要达到80%需要很长时间,此后也没有改善的希望。
总的来说,家禽育种技术的进步已经达到了培育高产鸡的能力,品种不是问题。需要考虑出处的质量。这里所说的种源品质主要是指高产蛋鸡外源感染,母源抗体低或不均匀。这些问题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
比如种鸡群的鸡白痢净化不好,会导致雏鸡发病或机体发病;有些病鸡经过治疗后会痊愈,有些会产生抗药性。带菌耐药鸡和无病鸡会成为鸡群长期的隐性传染源。
有的鸡在幼龄阶段会生病,有的鸡开了以后会在无形中生病。表现为生长迟缓、体重不合标准、均匀度差、肝脏突然破裂出血、慢性腹泻、延迟分娩1~2周。另一方面,种鸡抗体水平不高且不均匀,导致子代鸡母源抗体低且不均匀,最明显的后果就是传染性法氏囊病及由此产生的免疫抑制。这将导致小鸡虚弱和发育不良。
总的来说,传染性法氏囊的典型病变不明显,而免疫抑制会引起更多的问题。如近年来蛋鸡发生的衣原体、生殖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很大程度上与鸡的免疫抑制密切相关。
蛋鸡产蛋高峰期的饲料营养
这里有三个问题:
一、饲料原料污染导致营养吸收率下降,即使配方合理,质量仍打折扣。比如玉米、豆粕的霉菌毒素污染会损伤鸡的肝脏,而肝脏恰恰是营养物质转化和卵黄前体形成的地方。肝功能不好自然会影响产蛋率和产蛋高峰时间的维持。
二是部分维生素无效或能量蛋白高。维生素部分失效是因为水分,或者是因为光照、温度、酸碱度、时间限制。这种维生素缺乏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出现;高能量蛋白质是因为一些农民担心鸡不够营养,添加了太多的油、豆粕和豆饼。这种过量添加会使鸡群中的部分鸡更胖,形成脂肪肝,影响产蛋性能。
第三,很多开放式和半开放式鸡舍的养殖场不注重季节性饲料的配方调整,比如夏季配方和冬季配方之间代谢能和蛋白质的增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配比;还有就是产蛋前、中、后期钙磷添加量和钙磷比的调整;不仅自配料户不重视,生产配合饲料的厂家也很粗糙,只提供冬夏两季的饲料,也会影响产蛋高峰的持续。
饲养管理水平是直接影响产蛋高峰的因素。比如灯光控制。人工光照过晚或过早,以及光照时间长短,都会造成鸡的产蛋率降低或不稳定。幼鸡体重不达标或超重,体重均匀性差,鸡胫骨长度不够,会导致性成熟和体成熟不同步,最终导致开群不同步,鸡群无产蛋高峰。鸡群密度、鸡舍通风、气候胁迫也是相关因素,也会对鸡群产蛋率产生重要影响。
鸡的病和用药也是干扰产蛋高峰和维持时间的因素。明显影响产蛋率的疾病有繁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滑液支原体、传染性鼻炎、衣原体、新城疫、禽流感、霉菌毒素中毒、脂肪肝、痛风等。这些疾病在养殖生产中时有发生。为了保证鸡的高产蛋率,维持较长的产蛋高峰,必须及时防治这些疾病。在笔者看来,防止鸡产蛋率降低的措施,除了科学、合理、正确的免疫外,就是要保证雏鸡的质量,保证其性成熟和身体成熟的同步。
那么就要排除免疫抑制疾病,使用中药和微生态制剂来增强鸡的免疫力。在疾病的预防上,尽量不要使用化学药品,严重疾病的治疗要使用化学药品。而且时间不容易太长,尽量不要延长重复使用,因为很多化学物质会干扰鸡的产蛋,甚至造成停产。大剂量、重复使用化学药品的鸡很少出现产蛋高峰,这是化学药品对鸡生殖系统的副作用造成的。通常,容易对鸡的生殖系统造成损害的药物有磺胺类、菌痢净、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阿苯达唑等。所以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谨慎,有可能的话尽量使用替代品。
需要指出的是,鸡在产蛋期产生的蛋壳、软皮蛋、裂蛋、薄皮蛋,在养殖场的习惯中不计入产蛋率,这个数字一般较小,为1%~3%。当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或营养代谢性疾病时,破损率会增加,可能达到5%~10%。恢复后又会减少。虽然这个比例不大,但经济效益不容小觑。所以要注意测量产卵高峰期。
举个例子,一个有几万只蛋鸡的养殖场,整体产蛋率是90%,平均每栋楼3%的壳都捡不到,也就是说每天实际收的蛋不是9000而是8700,也就是说记录的产蛋率不是90%而是87%。这会给管理者一个错误的印象,影响他们的判断。这种情况持续了10天,也就是说少收了3000个蛋,大概是176.5斤。如果料蛋比是2.21,就意味着10天还没有生产出近388.5公斤的饲料,相当于一个月生产了近65438+。
还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影响产蛋高峰和高峰期的因素被混淆了。比如鸡发病后用药物治疗,但使用的药物对产蛋有影响,干扰鸡的生殖系统。停用药物后,产蛋率不能及时恢复。这可能是管理、饲料、气候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也可能是卵泡或输卵管还需要一个复壮的过程。如果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再来一轮施政就会适得其反。再比如,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料营养,却忽略了渗出性感染的隐性感染,或因用药导致卵泡发育暂时停止,或因用药影响钙的吸收。这种忽视会误判鸡的整体情况,所以改进措施不会恰当。
以上是“产蛋高峰期蛋鸡产蛋率低怎么办,产蛋高峰期蛋鸡饲料营养”的全部内容。以上影响产蛋期的因素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消除和解决的措施主要依靠日常科学、系统、正确的管理。总之,饲养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鸡病的恢复也需要一个过程。雏鸡的质量是良好产蛋高峰期的基础,高峰期的延长和维持需要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