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儒道文化的诞生和进入?

熊春锦问:我们是中国大学中国文学专业的大一学生。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其中谈到了入世与出世精神。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答:关于入世,中国的文化基本上是以道、儒、释为基础的。因为这里没有投影仪演示,所以不能给大家看。我用一棵树做比喻。可以说,这三种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三根主根,汇成了一根教育的主干,再枝叶蔓延,形成了各种学科。其实这三个学科都是受历史影响的。可以说,近几百年来,特别是近八百年来,儒家新儒家出现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一地位,垄断和占据了国民教育的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积极边缘化佛教和道家的教育方法。这些历史现象,如果我们研究一下朱程的理学和宋明时期的史实,可以看到,当时想走士子生涯的人,是不允许研究道教的,也不允许接触佛教的,只能从事四书五经的研究,才能进入仕途,否则就会被边缘化。当时在明朝的几个朝代,这一点非常明显,在一些学术机构中也特别强调。当时的理性主义者也积极地从佛教和道教中吸取一些精华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站得更稳更牢。其实从文化根源分析,道教也是入世的道教,佛教在这方面稍弱。但从佛陀当年留下的《涅槃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也提到佛教必须入世,让更多的受众接受人生的真理和宇宙的真理,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出世实际上是道教和佛教最终完成入世工程的一个最后阶段,并不是早期提倡的。比如老子思想中的“修身,其德为真”,修身之家和家庭已经非人化,进入了符合天道自然客观规律和本真自然客观规律的状态,那么所有的邻居都会同时受到影响和尊重。“修之境界”和“修之世界”,一个连贯的排比句,都是一步一步做出来的。实际上,这就定义了道家并不是真的出世论,而是入世论。这个理论,在2500年前儒家还不排外的时候,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包括道教入世的高峰,形成于商代初期,曾经创造了一个文明时期。既有秦短暂过渡后汉初的“文景之治”,也有黄老入世论治国。唐朝以后,也是如此。在经历了隋朝佛教的兴盛之后,迅速衰落。经过短暂的过渡,到了唐朝。唐朝一建立,就开始用老子的思想治理天下,达到了家家户户都要有一本老子五千字的要求,而能不能背诵和学习老子五千字是一个为官的标准。就这样,唐朝比汉朝更大力度地推动道教入世。因为在汉代只是宫廷学习,仅限于官员学习,而到了唐代,基本上进入了普通人的教育学习阶段,所以造就了“贞观之治”,造就了唐朝盛世这样的好成绩。当然西周的历史不详,不是很详细,记载了几句,但也说明也有这么一个历史时期。但是汉代的历史是非常明显的,唐代道家思想的有效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必将迎来老子五千字道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在21世纪的辉煌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历史是很奇怪的,就像一个轮子,总是在重复,重复自己,这也符合道家和佛家的因果理论,被称为“因果链的循环”比如近代,经过国民党、孙中山、蒋介石的短期统治,这个历史时期和秦、隋时期短暂的历史循环和历史重复非常相似,然后迎来了中国人民和国家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经历了60年的磕磕绊绊、寻找和探索。为什么要花60年?这是因为五四以来,我们接受了西学,西方的思想和一些技术,进入中国,很快打乱了当时中国人的思维。当时第一步是彻底抛弃我们的根文化,主动抛弃我们自己的根,从而创造了一个失落的时期。因为任何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根文化都无法继续繁荣。外来文化的成功移植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这种移植往往很快就将被移植文化中的民族文化湮灭,消失其本来面貌。但是因为我们中国2000年以后有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儒家思想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儒家,也就是说离开了孔子原来的思想,进入了君君、大臣、父子严格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不平等的历史阶段,但是它的核心还是保留了很多道家思想。虽然中国人在60年的寻找中打破了很多,找到了很多,但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文化已经到了一个瓶颈,这是其发展的T形终点。到达终点线后,他们现在并行搜索。在寻找的过程中,我找到了中国的老子思想,中国2500年前孔子思想和老子思想的初衷,认为老子思想是心与心之间约会的邀请。只要进入老子思想,就能获得丰富的精神营养,找到西方文化的出路。这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在中国重新审视我们的根文化,重新理解我们对老子和孔子的思想。这样,一定会产生一种动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黄老思想和孔子思想的研究中来,在历史的井泉中延续这种文化,形成一股洪流。就生产力而言,唐朝的生产力在当时达到了世界第一,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文化制度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本世纪,当代中国人多,全世界人多。爆炸式的生产力,科学的创造力,精神文明的推进率,都会大大超过历史。如果从历史重复的规律来推断,这种现象恐怕不会再发生第五次了。为什么?到时候,恐怕地球都满了,人都顶不住了。也许第五次,会进入地球洗牌期。这种现象,西方很多研究历史、做预测的人分析估计,和中国的推背图、煎饼歌里描述的情况大体相似。那时候真的是六十四卦走到尽头,又要重新开始的阶段。所以就这个问题来说,我们一定要坚信,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肯定都是入世和管理世界的思想。台湾省一位学者曾说:佛教就像百货公司;儒家思想就像一个粮库,人每天离不开它,每天需要吃它;道教就像一家中药店。社会病了,人的思想病了,就得去中药店弄点药来治自己的病。其实这个分类不算太严格,但是很实用,也体现了一种本质。当今世界,我们不仅要预防疾病,寻求健康,还要获得智慧,推动社会发展。只靠儒家思想提高智力,是跟不上西方的步伐的。因为西方的智能发展已经达到了他们的巅峰,而我们的智能文明只是落后他们,落后几十年,处于追赶的阶段。如果不及时把道家和儒家结合起来,完成我们的质和量的飞跃,我们永远也赶不上西方。因此,关键是要协调统一这种教育入世的理念,构建一种理想的以* *治天下的模式,既体现先行者入世的理念,又体现儒家入世的理念,特别是运用道家治天下的理念来治理我们当前的社会和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当前的被动局面。相反,它可以赶上或超过西方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