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走路疼怎么回事?
足跟痛是指患者长期站立工作或长期跑跳;或者扁平足、足弓塌陷导致的足跟疼痛、行走困难的症状。临床表现:站立或行走时,足跟下方有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内侧向前蔓延至足底,尤其是早晨起床后或休息后。走路时疼痛更明显,但活动一段时间后缓解。压痛点在跟骨负焦点稍前方的足底腱膜处,x光显示跟骨底部有骨刺形成。诊所一般可以分为三类。(1)足跟痛,主要包括跟腱滑膜炎、跟腱撕裂伤、痹症足跟痛。(2)跟痛症主要有足底腱膜、跟下滑膜炎、跟下脂肪垫炎、跟骨骨髓炎。西医疗法:(1)冲击波通过局部能量释放,起到深层“按摩”的作用,增加患侧肌腱、韧带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正常组织形成。由于筋膜、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声阻抗与附着的骨骼不同,冲击波也能使组织粘连松动。冲击波直接作用于局部神经,可引起神经闭合,缓解疼痛。(2)封闭疗法:足跟压痛点注射“盐酸丁卡因和醋酸泼尼松龙”及局麻药。中医疗法:现代医生治疗足跟痛以中医外治法为主,辅以内服或手法或小针刀法。(1)手法按摩结合针灸拔罐神灯照射综合治疗。手法治疗可以释放粘连(炎性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加速炎症吸收,改善组织营养代谢,促进退变组织的改善和恢复,并改善局部组织的疼痛阀,使气血畅通,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这是其他疗法无法替代的。(2)小针刀加手法结合熏洗(3)内服、外洗、外敷:内服樊雄散,外敷跟骨散。或者内服方剂包括熟地黄、牛膝、杜仲、补骨脂、木瓜、白芍和三七;外洗方由雷公藤、花椒、桂枝、威灵仙、芒硝、毛冬青和皂角组成。(4)中药配方:配方1萧中止痛饮由生米仁根30g、赤小豆30g、木瓜9g组成。用法:将生米仁根、红豆、木瓜分别洗净,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500g,用武火煮5分钟,再文火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几次服用。功效:清热利湿,舒筋活络。适应症:早期足跟痛,足跟痛和刺痛,尤其是行走后,脚踝肿胀。注:生米仁利湿,红豆利湿,木瓜舒筋活络。来源:偏方。足跟痛的保养方法有:1,休息;2、选择厚底、软底、软鞋垫的鞋子,鞋跟最好有一定的弧度,以适应鞋跟的弧度;3.脚后跟要加垫,比如硅胶做的足跟痛垫,保护脚后跟,减少摩擦;5.功能锻炼。治疗:1,理疗;2.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和镇痛药;3.局部封闭疗法;4.矫正鞋垫,缓解足底腱膜紧张,减少刺激,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