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引起肾损伤的症状有哪些?

肾脏最容易接触到药物。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能引起肾脏损害的药物不仅包括减肥药、止痛药、感冒药,还有很多抗生素、降压药、中药等,都可能损害肾脏,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前几年,龙胆泻肝丸也惹了大祸,因为里面含有关木通,导致很多吸毒者肾脏受损。近三年用通草等中药代替关木通,减少了肾损害的发生。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不仅负责代谢产物的排泄,还负责药物的排泄。而且肾脏的血管数量特别多。当药物随血液流过肾脏时,肾小球、肾小管等肾组织会与药物接触,从而为肾脏损伤创造机会。

剂量和个体差异是最大的因素。

从理论上讲,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可分为五种类型,即直接毒性、免疫反应、梗阻性肾损害、肾外损害、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损害。其中,直接毒性和免疫反应最为常见。

直接毒性,顾名思义,就是药物会对肾脏组织造成最直接的损害,甚至坏死。比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是典型的肾毒性药物。这种伤害与药物的毒性和药物的剂量成正比。

所谓免疫反应,也可以解释为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但是,这种过敏不仅仅是发热和皮疹那么简单,它可能会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这种现象通常与剂量无关,更多取决于个体体质的差异。例如,对青霉素过敏的人即使只使用几种药物也可能受伤。

还有一些药物会导致梗阻性肾损伤。例如,磺胺类药物可在尿液中结晶并阻塞输尿管。造影剂可使肾小管分泌的蛋白形成“管型”,堵塞肾小管;抗凝剂容易引起出血,进而形成血块堵塞肾管。

此外,维生素D可影响钙磷代谢,容易引起肾脏钙化。利尿剂和脱水剂,因为它们会减少有效血容量,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而损害肾脏,所以这类药物也建议不要过量服用。

注意症状,及早发现损伤。

卢主任表示,完全避免药物的副作用是不可能的,但可以从正确购药、用药、早期发现症状等方面努力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从患者用药的困惑来看,不得不再次提醒。“陆主任说,患者擅自用药是导致肾损伤的直接原因。因为肾脏是否有轻微损伤,是否对头孢菌素过敏等问题都需要通过检查发现,患者很难自己做出判断。再者,如果患者在不知道药物副作用的情况下,错误使用两种具有肾毒性的药物,也容易加重肾损害。因此,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此外,患者在服药期间也要注意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避免更严重的后果。比如,服药后,身上出疹子,或者开始发烧,说明你可能对药物过敏;血尿或尿中泡沫过多提示肾脏可能已受损;排尿习惯的改变,比如一直睡到睡醒的年轻人,晚上开始频繁起床,尿量增多,这也预示着肾脏可能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