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皮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文名称5英文名称6果皮别名7产地与来源8性味与归经9功能主治10果皮用法用量11化学成分药典标准12.1名称12.2产地12.3性状12.3.654385438+02.5检查12.6槟榔皮片12.6.1加工12.6.12 . 6 . 1.65438 . 500656666 . 1.2腹毛12 . 6 . 1

2英文参考大腹皮[朗道汉英词典]

槟榔皮[湘雅医学词典]

3.总结大腹皮是中药的名称,来源于唐厚宁集药典【1】。它是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果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记载了该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大腹皮(La)(中药术语(2004))

5英文名槟榔皮(中医术语(2004))

6.槟榔皮、槟榔皮、槟榔衣别名[1]

7来源及产地: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皮。所在地:海南、云南、台湾省【1】。

8性味辛辣,微温。入脾胃经【1】。

9.功能:主治下气,解中气,利湿。治腹胀、腹泻、水肿、脚气、排尿困难[1]。

10乳晕用法用量:6 ~ 9g【1】。

11化学成分本品含大量鞣质,儿茶精[1]。

12大腹皮药典标准12.1称为大腹皮。

大福皮

大腹皮

12.2来源本品为槟榔干皮..棕榈岛。冬季至第二年春季,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熟,晒干,纵向分裂成两瓣,剥去外皮,俗称“大肚皮皮”;春末秋初,成熟的果实采收、水煮、晒干、去皮、松散、晒干,俗称“肚毛”。

12.3性状12.3.1果皮略卵圆形或卵圆形,长4 ~ 7厘米,宽2 ~ 3.5厘米,厚0.2 ~ 0.5厘米。外果皮暗褐色至近黑色,有不规则的纵向皱纹和凸起的横向条纹,顶部有花柱残迹,基部有花梗和剩余萼片。内果皮凹,棕色或暗褐色,平滑和有硬皮。质轻质硬,纵向撕裂后可见中果皮纤维。轻微的呼吸,微涩的味道。

12.3.2腹毛略呈椭圆形或勺形。许多外果皮脱落或残留。中果皮棕色毛,淡黄白色或浅棕色,疏松柔软。内果皮有硬壳,黄褐色或棕色,内表面光滑,有时纵向破裂。轻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

12.4鉴别本品为黄白色或黄褐色粉末。中果皮纤维成束,细长,直径8 ~ 15μ m,稍木质化,有明显的纹孔,周围细胞含圆形硅质块簇,直径约8 m,内果皮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8 ~ 88微米,纹孔明显。

12.5检查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0%(附录ⅸ H第一法)。

12.6槟榔皮片12.6.1加工12.6.1槟榔皮去杂、洗净、切段、烘干。

12.6.1.1鉴别相同药材。

12.6.1.2腹毛洗净晾干。

12.6.1.2.1鉴别相同药材。

12.6.2性味与辛归经,微温。脾、胃、大肠、小肠经。

12.6.3功能主治:行气、舒中、活水、消肿。其可用于治疗潮湿、气滞、腹胀、便秘、水胀、脚气水肿和排尿困难。

12.6.4用法用量5 ~ l0g。

12.6.5储存在干燥的地方。

12.7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