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谭)中医基础理论

勇于上课睡觉,贪婪好学。

其实我一直觉得教中医基础理论对我很有好处。每当我在帮人看病的时候,觉得莫名其妙或者遇到瓶颈的时候,我大概都要回去看一些基础的经典,才会觉得豁然开朗。

有时候,最基本的东西,其实才是最重要的。每到一个地方,就开始觉得不对劲,遇到困难,需要回到最基础的地方,看看自己有没有做错。所以,这也是我想在这节课上和大家分享的经验。

关于教学,我有一个个人原则,就是无论什么时候教学,都要教《真传》。

什么是真传?外面有很多中医很会说“假传”。

他可能会告诉你,“龙骨和牡蛎可以安神,因为它们含有大量的钙!”钙可以安神!」

但是,听完他的话,你会想问:“我每天在吃小鱼干什么?它含有大量的钙。看来我是一个“神”...没有任何安全措施?」

所以,除了钙,肯定还有其他原因吧?

有人说你吃的东西能健康是因为它含有“活性成分”,或者类似“人参含有某某活性成分,吃了之后会大大补充你的活力,刺激你的心脏跳动……”然后,你会发现:“唉?为什么我要拿一个白萝卜去化验?大部分成分都是一模一样的。吃白萝卜有效吗?”当然没用。即使成分非常相似,三年才长出两根须的人参和三个月就长出一头大牛犊的白萝卜,药性也不会一样,甚至相反。白萝卜被戏称为“人参的天敌,进补的克星。”

所以如果你想用西方化学来看待中医的各种东西,其实会很沮丧。

过去的30年是一个科技盛行的时代。以前中医被看惯了西方科技的人看不起太久了,所以在外面谈中医的时候,就逼着自己说一些听起来“像科技”的话(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和患者交流,说服他们:“看!我也很科学!其实这些话根本没人听得懂,包括他自己。

当我们真正研究中医的时候,我们遵循的观念是中国人非常传统的观念,一种所谓的“气”的世界观,可以说是“形而上”的。

当然是科学!如果你学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如果你有这个症状,如果你开这个方子,会有一些变化,怎么变好...如果条件相同,可以反复核对证据。在经过验证的科学方面,是非常科学的(不要认为“气”是不科学的,也不要认为肉眼能看到的就是科学!今天,核子弹造出来了,没人见过电子;UV护肤品卖的很好,没人见过紫外线。

然而,中医的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

说白了,那就是巫术。正因为如此,信仰基督教的学生因为不能使用巫术而不得不退学。

但是,这是巫术。就像叶的病历里会说的,有个孕妇生不出孩子,他用的汤剂也没毛病,但是孕妇的孩子就是生不出来。后来,他想起那是秋天。孕妇的身体不知道秋天到了,时候到了。于是他把一片梧桐叶放在同一个汤药里,孩子就出生了!

就像给身体一个“信息”或者“能量”,中医就是这样。

通常我开药的时候,真的是走“巫术”路线。也就是说,我脑子里想的是很多东西的能量和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如何加减两种味道让它去脚踝...不是化学成分,我也真的没在想这些东西。

人体有信息吗?其实是有的。就像人体没有经络一样?我们练气功或者感冒的时候,都是走经络。

那些经络是什么?经络是“在活着的时候,你可以测量到你体内两点之间的电阻很小,很容易让电流流动”的现象,也就是经络。

但对于这个东西,人们会说:“哦,这是一种物质现象,说明你的细胞中存在某种磁性界面,所以……”然后真的有人解剖了这个人,说:“的确,人有经络的地方,其下的骨细胞会变成某种定向排列,所以经络是“具体”的存在。也可以这么说吧?

但是,如果你一刀杀了一个活人,然后再量一量,你体内的经脉就全没了。经脉随着他的灵魂离开。在这个身体里,没有真实的存在。

所以,中医的基本概念我们还可以多说一句,就是“人是有灵魂的!”」

在灵魂的上方,有一条管道供灵魂输送能量。那如果你想治好一个人的病,为什么一定要用化学药品来治呢?如果有办法疏通灵魂上面的经络,能产生一些疗效吗?

答案是“有”,而且往往更有效。

所以中医可以按照伤寒论的药方治疗感冒,很严重的感冒,吃了药20分钟就好了(完全无病的那种好!)。

我们会想,“感冒不是病毒吗?人类的基因中不是混合了病毒吗?西医说感冒是绝症,因为无法驱除。混合了人类基因的东西不会停止工作,除非人死了。只有死人不会感冒。

但是我们可以在短短20分钟内彻底治愈感冒,然后所有的病毒都没了!这是怎么回事?

那是因为病毒本身的基因排列就像在磁带上录音。它有有形的部分,但它有无形的部分——你可以给它“消磁”!消磁后,病毒彻底解体。

这个东西的实验很简单。西医做过这样的实验:从应时片中分离出一块玻璃片,一边是细胞,另一边是癌细胞。再过几天,好细胞就被癌细胞隔着玻璃破坏,变成癌细胞了──癌细胞不扩散,不增殖,不吞噬,直接破坏好细胞──这样,你就会知道,即使是DNA,也是可以隔空互变的。

所以有时候西医会说:“你们这些中医真蠢。怎么连遗传病都不知道?”?而我会想,“西方人真蠢,怎么连基因是可以改变的都不知道?”就变成这样了,大家互相看不起。

《庄子》里有一句话“表里不一”。这是一种我们从有形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想法。而从另一个角度,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而且双方也谈不拢。中医对看不见的世界有些眼光,所以看到的东西很奇怪,很神秘。

这个问题能解决吗?

其实很好解决。我直接从灵魂的角度教你中医,大家都能看懂!──我不想把它说成物理化学和解剖生理学。如果我用科学的方式讲,没人会懂。

所以中医之所以“神秘”,是因为没有人愿意谈“真传”,因为一谈真传,就有人说你疯了,你是巫医。所以就变成了这样,用一大堆西医专业术语来谈中医。很少有理论是符合逻辑的,心智正常的人当然不可能理解。

所以,当我关起门来讲真话的时候,你可能会听到一些迷信的想法,但是我们能说它们不迷信吗?当然可以!那就是:如果可以验证,那就不应该迷信了吧?我们可以从科学的角度一步步验证。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会先讲人体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这样一个概念,再讲阴阳的概念,再讲五行的概念。

当你说“金木的火、水、土”时,你可能听起来像“这应该是极其荒诞的吧?”对吗?“水为什么会产生木头?木头为什么会生火?这是封建时代的迷信!但如果你能从能源结构上看金木的火、水、土,你会发现:真的!当我们给一个系统加上能量,它真的会有这五个转变,并不是迷信。那为什么是“五行”?为什么不是“四行”?那在数学上有非常可靠的依据,那一定是“五行。“这些都是有道理的东西,而且是非常坚实的真理。

然后我会带领大家学会把脉,看门诊。既然学了那么多脏腑理论,那我们就一起来切脉检查一下我们的身体吧,这样就不会忘了,而且切脉很好学,一点也不难。你知道你最需要什么来感受你的脉搏吗?把脉最需要“更多人”!当我告诉你你的脉搏微弱时,你会问,这叫虚弱吗?然后让我们把所有的人排好队,从强到弱,你就会知道,“哦,我真的很弱,比他们所有人都弱。”所以脉脉需要更多的人,对吧?我说你的脉搏在浮动。你说漂浮是什么意思?浮在皮肤表面称为浮。“皮肤下面的静脉不都是表层吗?”?“没关系,我们是从最浮到最不浮,那你就知道什么是浮了,对吧?这是一门比较科学。所以,学把脉很容易,只要人多就行。

我教每一个脏腑的时候,都会告诉你这个脏腑对应的草药。为什么要讲草药?因为我想和你谈谈《本草论》。本草理论是什么?也就是比如树的“根”用了以后,大部分药性会跑到上面;有了树的果实,药性大概会跑下来!

中药的作用点不是化学,因为化学叫化学成分,中药不是。你用根,因为根把水输送到树顶,所以药性往往会影响它;你用了水果,因为水果真的很想掉到地上。你吃了之后,药性很可能会跑下来。

所以中医,中药,要考虑你吃的药的味道,它的灵魂(死去的生物不能称为“魂”,中医称之为“气”)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就像我们对药视而不见,吃了大便之后肯定会掉下面,就是枳实,你听说过吗?是苦橙树的果实。(小时候有没有听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说“橘子过淮河变成苦橘子”,意思是这种植物很可怜,没有节操。其他植物觉得“这不是我的环境,我不要,我不会长大的!”这种植物,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落地。即使落地后长得畸形,还是会长的!所以这种植物,它特别喜欢落地。吃了之后,你的口气或者你的大便就会掉下来,就是这样。植物的个性将在其功效中得到证实。)

我们中医几乎都是这样看疗效的。因此,每一种动物、植物甚至矿物的生态都会成为那种药性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熟悉这个概念。

这是什么概念?是巫术!对吗?一点都不科学,但是要用中药,就必须用这个概念,这样一见面就知道这药到底会到指尖还是头上。如果你没有这个想法,你只会开“化学成分”的处方。比如某种药可以止泻。在《本草纲目》的6700种药物中,可能有300种药物的化学成分可以止泻。然后肚子疼的时候吃西药就好了!因为你不知道用什么药。

事实上,每种药物都有不同的特性。所以一定要从这个角度切入本草,给大家展示一下本草的概念。

另外,说到每个脏腑,我们会讲到这个脏腑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说到这个角色,当然会重新演绎关于五行的话题。也就是说,你说这个脏腑是土的,为什么是土的?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和五行原理有联系。

当你发现这个脏腑有点虚弱,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完成它的工作时,你是怎么加固它的?讲义里有很多药方。当你看到那个方子的时候,我们会把本草学过的东西放回这个方子里,你会觉得:“哇!原来巫术的这些小成分可以织成一串这样的咒文!”-像这样。这种结合后,其本草之力相互呼应后,能变成什么,能造成什么结果?——我们就来说说这几个常用来调理五脏的方子。

我们刚才说你会学脉象,会学本草理论,会学一些方子的基本结构,所以你出去看别人的方子会很容易吧?

我也会教你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方子,然后告诉你怎么用。很有可能你永远不会得糖尿病或者高血压。这不是很好吗?你可以保持你的生活质量,直到你很老。等我们过了30岁——我今年36——就会觉得身体好像一年比一年差,对吧?然而,有一些补救措施。真的,吃了一个冬天,你会觉得,“啊?我今年的健康状况似乎比去年好,对吗?既然连这种“不可逆”的反应都可以“可逆”,那么这种补药值得用吗?

我会教你一些非常重要的维持药物。因为,在中医的实践中,不要等到你得了某种癌症,再去看神医是怎么做的──那时候,我们是没有心情去看他是怎么做的。我们最好好好照顾自己,一辈子都不用见神医了吧?我们庄子里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对吗?当我们都有灾难的时候,我非常需要你。你非常需要我。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医生。然而,我们最好照顾好自己,永远不需要去看医生。

苏东坡是这样说的:“我是一流的好病人,所以我总是把三流医生看得很好。”因为,每次有点小病就赶紧去看医生,在它变大之前。然后我去看了医生。医生还没开口,我就乖乖地把自己的病情详细描述了一遍,表达得非常清楚,所以医生几乎不可能误诊。每当我去看医生的时候,即使是三流医生也有一流医生的效果,所以我当病人真的很好。」

我也觉得,真的,如果我们能更好的照顾自己,这辈子就不需要一流的医生了。这种事就交给需要帮助的人吧,不吃苦就没事了对吧?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不是吗?

那你还会教什么?比如我会教一些艾灸的穴位。你可以拿一块艾草,放一块姜,烧了它...唉,艾灸点好玩,艾灸点是消磨时间的好东西。你有机会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吗?通常当你自己的孩子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你会说:“这样躺着不消化对身体不好。”但是自从学会了艾灸,我每天都是躺着,然后会找一个重要的穴位,放一块生姜,然后看半个小时的节目...或者看两个小时。半小时可以灸七粒艾草,两小时可以灸二十八粒艾草。那个技能真的很强。你只需要记得熨衣服的时候换一个艾草粒就行了。在日本,很少有人能活到105岁。这不是很好吗?随便拌一拌就能混到“长寿”,不用费心保养了。

因为我是世界上最懒的人,我认为预防重于治疗,然后懒得运动,所以我是温室蔬菜,每天吃补药。我觉得这是“施肥”。阳光、空气、运动不够的时候,我会吃点肥料,感觉不太容易生病,挺好的。然后会有一些中医。生病的时候,只要有一点初期症状,我就会马上治好,以免病情加重。感觉每天都挺舒服的。那么,像我这样懒惰的老师,能教出什么成功的学生吗?当然不可能让这种懒惰继续蔓延。好像大部分同学也觉得“这样好像挺爽的”,那就学会偷懒吧。

这门课不仅会教你最大的补药“肾气丸”的用法,让你的身体每年都不会受到严重的损害,更是一个排出肝脏毒素的药方。你可以把你体内堆积在肝脏的毒素全部排出,让你的肝脏得以长久保存。如果你不知道这些,当你有一天生病了,那些药的折磨加起来是惊人的。我觉得能防就一定要防。

希望你不要从我这里买药。我居然教了参芪丸。可以去药店自己做。我会教你怎么做。但大家都说:“老师,你自己有,我们就跟你买吧。”然后,我的助教每天不停的帮同学包药,我会觉得,“虽然我觉得我的教学是一种‘商业’行为,我不要求你尊重老师,但是买了这个点之后,你不觉得我已经完全沦落到在购物频道上卖电饭煲了吗?”同学:“老师说这个食谱不错,大家都觉得不错。老师,那我就买你的。”我不反对你从我这里购买。如果你想买,我随时准备买。我为什么要卖?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师傅教我科学中医的方子的时候,他说这个方子不要传到国外,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把那个方子换成生药,所以我就教你生药版的方法。但是很多人还是觉得科学中医比较方便,就从我这里买了。因为我不能把那些年老师传给我的药方传播出去,也不能教你怎么配制科学的中药,就这样了。是不得不做的商业行为。让我给你解释一下。

至于班规,这么可怕的教条,一般人都适应不了。

首先,如果上课觉得有点困,想睡就睡吧!我不想看到那个同学在坚持,然后努力向我睁眼的悲惨表情。反正上课都有录音,上课也不缺什么吧?上课睡着了,会有人送你回家。当你需要休息的时候,就让我好好休息一下。别抓着不放,好吗?有点不舒服,“请假”、“旷课”、“早退”,请尽量,懂吗?因为,你上课舒服了,就能持久。如果带着牺牲奉献的精神来上课,很快就会对老师失去兴趣,觉得不值得为他牺牲奉献。

我常常想:如何上最高效的课?你有没有想过如何上最有效率的课?这件事很重要。

其实我骨子里觉得:“中医很重要。我是一个有文化使命感的人!”“但我不会告诉学生这种傻事。因为,我有一个妹妹。当我对妹妹说:“妹妹,这件事很重要。别忘了我哥哥告诉你的话!"!在认真劝诫她之后,我问道:“我刚才说什么来着?“她讲出来的话是支离破碎的,忘光了。然后,我姐去看了一部电影,不好看也不难看。她回来后,我问她:“姐姐,电影讲的是什么?”“她给你从第一个字背到最后一个字!这是怎么发生的?很重要的告诉你,你一定不要忘记,你已经为我忘记了;然后我就记住了我刚才看的所有不重要的东西!人脑就是这样的,不是吗?那么,在这个事实之前,我该怎么告诉你“好好学习”呢?就当是看国家地理探索旅游美食频道吧。这不是更好的学习方式吗?我们把什么看做“大陆好奇心”?我们会记得藏果每斤多少钱,但我告诉你“这个配方很重要,你不能忘了。”你明白吗?所以一定要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上课,这样才能学好对吧?人刻意记住的东西会被遗忘,这是人的无奈。所以请用非常放松的心情,就像这样。

我的房间真糟糕。我通常是一个生活习惯不好的人。每次,我都尽力在学生来之前整理好我的房间。有时学生向全班请假,每两周才上一次课。天啊,就跟打扫垃圾房一样,是日本某个《金色传奇》节目里打扫垃圾房的状态。这时助教在那边提醒我:“JT,这里!捡起来!这里!..... "简直太恐怖了。

一个上班比较早的同学告诉我:“老师,我跟一个朋友说了你的中医课,他很感兴趣,也很热心要来。但是我告诉他不要来。他说:“因为,我的朋友,连中正纪念堂练习的场地都觉得太脏了,他受不了老师的家。所以你就承认吧,如果你受不了就告诉我,我会本着爱面子的态度一点点擦地板。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你丢下我一个人,你就住垃圾房。你会同情一个人堕落的爱好吗?就我而言,我把我珍惜的东西看得很重,我会把它彻底烧掉。其他的事情,我是真的...搞混了。如何让生活习惯变得更好?听说在德国住一个月会好一点,因为德国人的家居环境非常好,回来会觉得不舒服,然后就开始收拾东西。我现在没时间去德国,请多包涵。

每个人都知道我在课堂上想要什么,对吗?

另外,我为什么要在一开始就以这样一种世俗的、世俗的方式向你强调这门课程是一种“商业活动”呢?

因为,现在的学生并不是很有学问,只是“学会了回答”,他们希望他能表现出老师认为他很好,心里有答案和看法,让老师放心他。但是呢?他不太擅长向老师提问。其实学会“问”很重要。

爱智者的哲学家的祖先是西方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不知道。当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你会想知道更多,那个灵魂会有一种饥渴的感觉。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被教导说,灵魂应该感到充实,我最好什么都知道,这样我才能无可挑剔。

这种无可挑剔的生活在学习上很糟糕。人类的智力有三个层次:“我知道我知道”的部分最小;“我知道我不知道”这部分比较多;然后“不知道不知道”,这部分是最多的吧?

但是,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你最好稳扎稳打”,很多人从小就被教育凡事都要有个答案和看法。

关于这个东西,曾经有个老师叫罗伯特·弗里茨,教张力创造。他做了一个实验,在上课的时候给同学看:他和老师从早到晚去一个车间上了七节课,他在桌子上放了一壶水,桌子上放了七个杯子。然后第一节课结束,他又灌了一杯,然后放下壶,杯子里的水就剩下了,走开了。然后第二个老师来第二节课又灌了一杯,然后放下就走了。

然后那天下课的时候,他问同学:“你觉得这个杯子怎么样?结果他们发现这些学生都很有思想。

其实老师没有告诉你“我们在做什么”吧?但是,他的同学告诉他“老师是在告诉我们,要像空杯一样虚心学习,不要像满杯一样虚心学习……”等等。最神奇的是,他发现一节课下来没有一杯水,因为有同学喝了。然后,又上了一节课。杯子里有一朵花...你知道这是基于什么感觉吗?

他的实验告诉我们,人们有多讨厌面对“我不知道”。他问:“你为什么要喝水?学生的回答竟然是:“如果我喝了水,就说明水是用来喝的,我有答案。“那,”那为什么要插一朵花?”“因为我插上一朵花之后,就是一个插花的杯子,然后就有了答案。换句话说,人们对自己的“无知”是如此的难过,如此的努力!

原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成无可挑剔的人,我们已经染上了毒瘾。当我们有一点不为人知的时候,我们难过得必须尽快想出答案。如果真的没有,可以补一个,哪怕完全不现实,也能让自己稍微安心一点。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生活的,所以形成了一个对错的“概念”。

但是,我认为,学习只是学习提出问题。你对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立即的答案,你是愚蠢的。

我有一个秘密...因为我一直是个弱者,所以我故意让自己对一切都处于“不知道”的状态,也就是说,我很喜欢“我没有答案”这个问题。结果,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

当你保持一种你不知道的状态时,你的身体会产生一种几乎像黑洞一样的吸引力,在你生活的每时每刻、点点滴滴中吸收那个答案。

比如,我在教庄子的时候...庄子是一个很难理解的东西。周六要上课,周一要备课。对于一时不明白的,我不会急着定义“这就是本质”这句话,写个回答,然后觉得可以这样教,让自己安心...我没有。我在备课单上写了“这句话我不懂”;这句话和这句话有矛盾,我想不通。我的备课清单上写满了我的无知和无能,然后,很精彩。周一到周五我会在生活中看到这些答案!你知道吗?你知道吗?也就是当你能和自己的无知和平共处的时候,你的学习才会变得如此顺利!

但是,我不能要求学生和我一样懒惰无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不是21天就能改变的吗?二十一天,我们在班里。当我不能一下子把你叫进我的无知状态的时候,我只能用另一个招数,就是让你变得贪婪。那人怎么会变得贪婪呢?就是我跟你说“超市,限时抢购,满100元……”的时候,哇!每个人都会贪婪,心里的充实感会立刻被抛在脑后,会有很多空虚感。

所以,我想告诉你:这门课是“商业活动”。你付了钱,就像你吃饱了的自助餐一样。付餐费的时候要有那种“调皮”的心,懂吗?“我一定要吃回这个!”你明白这个吗?当我的学生非常渴望学习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变得非常空虚,渴望学习,这很合我意。所以才要当流氓。

重要的不是你问我问题就能让我成为一个很棒的老师,而是当你很喜欢提问的时候,你的内心很开阔很空虚,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心情。在学习上,如果你能随时与自己的空虚保持平和,不惊慌失措,你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做好一切。所以每次我想学东西的时候,我都会列一个清单:“我做不了这个,我做不了那个,我做不了那个”,让我充满了一种空虚感,然后我就在很短的时间里学会了所有的东西,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