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词典:棕榈炭棕榈滩
本草笔记
它是棕榈科植物的叶鞘纤维(即叶柄基部的棕色毛)。主产于广东、福建、云南、甘肃、贵州、浙江、台湾省等地。一年四季均可收获,一般在9 ~ 10月,陈年时间较长为佳。采集时,将叶柄和鞘下部切开,去掉纤维状的棕毛,晒干,切成小块,用于烧炭。
表现为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
功效收敛止血。
app应用
出血综合症。本品性温和,味苦涩。是收敛止血的重要药物,广泛用于各种出血证,尤其是崩漏。因其收敛力强,宜治出血而不瘀。可单用,如《女子全方》治崩漏,经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后用空心淡酒送服。常与血余炭、侧柏叶同用。治血热疹呕血咯血,可与小蓟、栀子等同用,如十惠散(方艺雷剧);虚寒证出血、崩漏、冲任不固崩漏,常与生姜、乌梅等罐头配伍,如生散;便血者,可与艾叶、熟鸡、附子同用,如棕艾散(《生肌总录》)。
此外,本品味苦涩,能止泻止带,还可用于久泻痢疾,妇女带下。比如腹泻,本品单用,烧研末,水送服;治带下,将本品与蒲黄等分,酒送服,如棕毛散(普济方)。
用法用量:煎服,3 ~ 10g;粉1 ~ 1.5g .
注意瘀血出血,湿热泄泻初起慎用。
古籍文摘
1.本草笔记:“烧成灰,止血。”
2.《本草纲目》:“棕皮涩。如果失血过多,血瘀耗尽,则适当使用。所谓的涩味是可以去掉的。用在头发松散的地方更好,长期用棕做药特别奇妙。”
3.《本草经》:“其味苦,平,无毒。经典治一切烧灰之病,血热则行,黑灰则止,故治鼻塞呕吐。苦味能除热,涩味能除热,故以腹泻、肠风、赤白痢为主。能止血化瘀,故能破疾。凡失血过多而不滞者,宜用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大量的纤维和单宁,并富含锌、铁、铜、锰等金属元素。
2.药理作用:棕榈子粉的醇提取物能收缩子宫,有一定的凝血作用。